• 645阅读
  • 0回复

没法完成的使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14
第5版()
专栏:国际札记

没法完成的使命
何立
在日本北海道大学古老的校园里,不久前发生了一件新鲜事:苏联驻日本大使波利扬斯基出人意外地到这里作了一次“演讲”。
本来,一个外交官进行正常的外交活动也算不了什么新闻。然而,这位大使此行却有些异乎寻常,颇为引人注目。其一,北海道大学是日本国立大学中唯一设有斯拉夫研究中心的学校。这个以苏联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中心成立二十多年来,尽管各国访问者和留学生往来不绝,但苏联外交官却一直故意对它“不予理睬”;其二,在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演讲会”上,苏联大使只讲了六分钟,加上翻译也不超过十五分钟,其余时间都被用来听取“民众意见”。
苏联大使这些蹊跷的反常举动,使日本报纸发出疑问:大使光临,意欲何为?
日本报刊分析,大使此举“发端于日中和平条约的缔结”。据说,由于波利扬斯基没就日中条约“会在那样的时候、以那样的速度和内容达成协议”向国内报告,在他回国长时间“休假”期间,受到了工作不力的批评。看来,波利扬斯基返任后是一心想作出成绩,“将功补过”。但以往的事实告诉人们:这位大使先生是在为完成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使命进行徒劳的努力。回想此公一九七六年到日本走马上任以来,一直以“超级大使”的“魄力”,指挥着手下一干人马,对日本胁诱并用,软硬兼施,笼络人心,收集情报,工作不可谓不卖力。光在北海道,就曾成立过什么“日苏友好文化会馆”和“东北海道日苏友好贸易会馆”,极力进行怀柔工作,灌输亲苏思想,但是,苏日关系却江河日下,不断恶化。这是苏联对日本搞霸权主义的必然结果,即所谓恶有恶报。现在,大使先生一面变本加厉地推行苏联损人利己的政策,一面却指望打开对日关系的新局面。然而,铁一般的历史因果报应关系,岂是苏联这位“超级大使”所能改变?
据报道,波利扬斯基北海道之行的具体使命是想“亲自侦察这里对在国后和择捉建设军事基地的反应”,“听取道民的真实声音”。当然,他想听到的决不会是“坚决抗议”一类的“反应”,因为要知道这一点,他无须离开设在狸穴的苏联大使馆,只要打开报纸、电视和收音机,随时可以看到、听到日本朝野上下对此事强烈反对的情景。他所要寻求的是他所说的日本人民的“心理因素”,即“日本国民对所谓领土问题没有兴趣”。但这无异于缘木求鱼。就在大使到北海道活动的前后,日本人民要求苏联撤销设在国后、择捉岛上建设的基地,尽早归还北方领土的呼声,响彻日本列岛。
日本民众给了他明白无误的回答:归还北方四岛,是“为同从背后插进匕首的背信弃义的国家开始建立友好关系的一种无论如何也不可缺少的心理仪式”。这就是日本人民的“心理因素”!
波利扬斯基在日本工作三年有余,心机费尽,收效甚微。现在,他想按“攻心为上”的策略,要日本视苏联为“芳邻”,使日本人民不仅在事实上,而且在心理上甘心让苏联占有北方四岛。不用说,这是一项没法完成的使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