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从油画《追念战友》说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14
第6版()
专栏:美术新作

从油画《追念战友》说起
叶浅予
在纪念毛主席诞辰八十五周年美展大厅里,挂着胡悌麟同志画的油画《追念战友》,我为毛主席的一脸愁容所吸引,于是浮想联翩,思绪万千。
在“四人帮”垮台以前,这种对革命领袖形象的实写,一定被认为是对领袖的大不敬。因为长久以来,画家塑造这类形象时,思想上似乎有一种压力,驱使他尽量画得威严些、神圣些,不怕概念化、偶像化,好象非如此不足以表示对领袖的崇敬。当然也有一些题材反映领袖和群众接近的场面,可总是把领袖放在最突出的地位,让群众簇拥着他,好象非如此不足以显示领袖的伟大。这些套套已成为十几年来处理这类题材的通用规格,而《追念战友》却是破了格的。
题材是毛主席参加陈毅同志的追悼会。昏暗背景中挂着一幅陈毅同志遗像,毛主席含悲肃立,身旁两行花圈,笔墨不多,形象简朴,含蓄的思想内容却极为丰富,耐人寻味。画家刻画毛主席面容,带几分模糊,好象是透过观众含泪的眼睛看着他似的。这种“迁想妙得”的处理方法,反映了画家在构思过程中运用形象思维的深刻程度。
陈毅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过迫害,周总理陪他上过批斗台,要不是总理力保,可能遭到象贺龙、陶铸同志同样悲惨的命运。可是陈老总毕竟也是由于遭受强烈的精神创伤得病而死的。站在这幅画前面,人们也许会想起曾经有人劝阻毛主席参加陈毅追悼会,而毛主席决然拒绝了劝阻,来到陈毅同志像前致哀。这一情节也可以使人联想起文化大革命中许多政治上的反常现象,许多革命老战友受到迫害。毛主席出席陈毅同志的追悼会,是不是也反映了他对其他战友的缅怀和哀悼之情呢?因此,这个悲哀的形象,不仅传达了阶级友情,也体现了人之常情。
在这幅画前,不禁又想起林彪、
“四人帮”鼓吹的那幅《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见过那幅画的内行人都说其构思、构图、甚至用色,无不脱胎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四人帮”把那幅画钦定为美术作品的样板,命令大量复制,凡楼堂馆所、公私房舍统统悬挂,并且大量印刷,广为分发。据说,某单位有个略具美术常识的人,私下议论该画背景太低,毛主席形象孤单,立刻遭到开大会批斗。这和中世纪宗教法庭借上帝之名惩罚“渎神”罪犯有什么两样?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主义中国,出现这种封建压迫的狂暴行为,简直令人吃惊。
我们对革命领袖的崇敬,是由于他们对革命的献身精神和他们的丰功伟绩,决不意味着象宗教徒那样把个人当做“神”,当做“救世主”来礼拜。毛主席从来就反对用他的名字命名任何东西,而林彪、“四人帮”却故意要把毛主席说成全知全能的“神”,这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为了愚弄人民,便于他们篡党夺权。
我们一定要打破这种偶像崇拜的中世纪神权思想,从神化革命领袖的愚昧思想中解放出来,《追念战友》这幅画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冲破了封建迷信的禁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可敬可亲的领袖形象。(附图片)
追念战友〔油画〕胡悌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