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工业企业可否搞点关、停、并、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16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工业企业可否搞点关、停、并、转?
编者按 对产销矛盾突出,产品质量低劣,消耗高,亏损大的企业,应不应当进行调整?可不可以适当地搞一点关、停、并、转?吉林省有关负责同志和有关部门提出了他们的看法以及进行调整的原则。这种面对现实,揭露矛盾,对现有工业企业进行适当调整的办法是可行的。
吉林省提出的“关、停、并、转”,是根据他们的实际规定的调整工业企业的原则和办法。其他地方怎么办,要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确定适当的办法。我们国家很大,情况千差万别,“一刀切”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在中共吉林省委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工作会议上,一位主管工业的省委负责同志强调指出,吉林省工业发展慢,盈利水平低,主要问题是多数地方企业都在打“消耗战”。因此,对于那些加工能力大于原材料供应,产销有矛盾,生产重复,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低,消耗高,亏损大的企业,要坚决进行调整。他说,在这方面,通化县的经验值得学习。
通化县的经验是什么呢?就是对那些产品质量不好、经济上不合算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把燃料、电力和原材料节约下来,集中用到国民经济急需、经济效果又好的企业,以利于发展生产,增加积累。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吉林省工业部门许多同志早就有这个呼声了。他们痛切地感到,由于林彪、“四人帮”左倾路线的干扰,十多年来办工业不讲经济效果,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以长官意志和行政手段代替经济规律,造成了很大的危害。不对工业进行一番调整,不搞一点关、停、并、转,就不能解决比例失调、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就不能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
拿“小钢铁”来说,吉林省自一九七○年以来搞“以钢为纲”,大办“小钢铁”,共办起了小矿山六处,小高炉二十二座,小炼钢炉十六座,小型轧钢机三十三套,有三个地区还形成了从炼铁、炼钢到轧钢的“小钢联”。办“小钢铁”,对于促进地方工农业生产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在“大办”中没有遵守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不顾实际条件,缺乏统一规划,乱铺摊子,盲目建厂,以致不少厂成了搞“无米之炊”的厂。
全省现有小高炉容积为五百四十一立方米,设计能力为年产二十五万吨生铁,实际上最高年产量才十二、三万吨,主要原因就是缺少原料材料。全省十四个炼铁厂,原料基本上可以自给的只有四个。一九七八年,全省小高炉共生产十二万八千吨生铁,将近百分之四十的原料是靠从外地购进。焦炭的生产能力也有限。几个地区办的“小钢联”,炼钢和轧钢设备多半处于停产状态。这样,多数“小钢铁”企业常年“吃不饱”,加上经营管理不善,技术不过关,结果普遍消耗高,质量低,亏损严重。一九七七年,全省小高炉焦比平均为一千一百公斤,转炉炼钢平均每吨钢消耗铁料为一千五百六十一公斤,生铁合格率只达到百分之八十五,都远远落后于国内的先进水平。亏损之大更是惊人。从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八年,全省“小钢铁”共亏损一亿八千多万元。
再看看农机工业。积极发展农机工业,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前几年,吉林省委前主要负责人凭长官意志搞瞎指挥,强调农机工业遍地开花,各个地区自成体系。结果,工厂办了不少,带来的问题很大。
一是挤了维修配件的生产,严重影响了农机维修。“自成体系”一声令下,各地区纷纷上马,大搞柴油机、手扶拖拉机会战,把机械工业系统许多原来生产农机配件的工厂,改为制造主机或为主机配套,使许多维修农机用的关键配件无法安排生产。如延边农机配件厂改为制造柴油机后,就把原来担负的五十四马力拖拉机缸体的生产任务挤掉了。农机配件供应不足,特别是缺少关键配件,使全省农业机具的维修受到严重影响。以去冬以来开展的农机“冬检”为例,全省应修农机具共八千九百多台,到一月末仅完成百分之二十五。
二是领导多头,管理分散,设备和技术力量不集中,生产重复又没有统一标准,产品不定型。全省各地共办起十三个柴油机厂、七个手扶拖拉机厂,还有一大批为柴油机、手扶拖拉机配套的工厂,生产的农机产品品种杂,不配套,零部件互不通用,而且质量低,价格高,造成了大量积压。通化地区在辉南县农机厂搞手扶拖拉机会战,生产了三百台,只卖出去了几十台,至今还有二百五十台积压在厂里。到去年年底,全省积压的农机产品,价值达二亿五千万元。
轻工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小。烟厂,本来长春有一个,前几年延边、四平又办起了两个;酒厂,全省列入计划的有七十六个,不在计划之内办起的竟上千个。结果,小厂向大厂争原料,生产上无政府状态严重,导致优质产品不足,劣质产品积压。一些地方这样乱上项目,随意办厂,不仅没有为国家增加积累,反而“吃掉”了许多利润。
记者看到,诸如此类打“消耗战”的问题,在吉林省其它工业部门也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正是由于这类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吉林省工业企业连年亏损,一年比一年严重。一九七一年,全省亏损企业占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亏损额为一亿一千五百万元。一九七七年,亏损企业增加到将近企业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亏损额达到三亿一千五百万元。一九七八年,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仍有二亿七千多万元的亏损。
为了扭转长期打“消耗战”的局面,吉林省有关部门提出了对工业进行调整的几条原则:一、根据择优安排的原则,对经营管理混乱、产品质量低劣、消耗大、成本高、亏损严重的企业要停产整顿,限期改变;二、按以销定产的精神,凡是品种不对路、质量又不好、确实没有销路的,不给安排生产任务,由主管部门通过改组企业,帮助转产,改产其它需要的产品;三、资源条件不好,技术、设备条件差,产品质次价高,亏损严重,近期内又难以改造的企业,要关闭;四、个别产大于销,但从长远看还有需要的企业,暂不安排或者少安排生产任务。
这几条原则得到了吉林省工业部门许多同志的赞同,认为这是当前纠正比例失调,搞好综合平衡,加强企业管理,促进工业高速度发展的必要措施。但是,也有些人表示异议。他们忧心忡忡地说:“这不是又刮下马风吗?关、停、并、转不是批判了吗?再搞关、停、并、转,岂不是要重犯一九六二年执行修正主义路线的错误吗?”
究竟关、停、并、转是不是修正主义路线?一九六二年搞关、停、并、转是对还是错?人们认为,只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这一是非问题是不难分辨清楚的。关、停、并、转,是党中央针对当时面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为贯彻落实“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而采取的措施。正是坚决采取了这个正确而有力的措施,压缩了一批盲目发展的工厂企业,确保了一批与国计民生关系较大的工厂企业,改变了比例失调的状况,逐步搞好了综合平衡,整个工业才回到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才在一九六三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有显著的好转和迅速的上升。
事实胜于雄辩。实事求是地实行关、停、并、转是正确的,决不是什么修正主义路线。必须推倒林彪、“四人帮”强加的诬蔑之词。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工业战线目前面临的问题比一九六二年那时面临的问题有过之而无不及,不采取坚决有力的调整措施,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就会影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有的人害怕搞了关、停、并、转,将来要负什么“历史责任”。其实,不搞关、停、并、转,放任混乱现象发展下去,妨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倒是真要负历史责任的。总之,关、停、并、转,势在必行。我们主张一面调整,一面前进;只有调整,才能前进。
新华社记者牛正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