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瞎指挥是怎么来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20
第2版()
专栏:

瞎指挥是怎么来的?
中共湖北省黄梅县委员会
为了实现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我们县委最近回顾了过去的工作,深切感到过去工作中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习惯于凭“长官意志”办事,脱离实际,违反客观规律,障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们县地形复杂,有湖区、平原、丘陵、山区,海拔高低相差一千二百多米,气温、日照、风向都有较大的差异。过去,我们组织农业生产的时候,往往不注意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而是主观主义地搞“一刀切”。比如,在全县普遍要求发展双季稻生产,要求改旱地为水田。有些社队干部反对,我们就指责他们是“右倾保守”、“懒汉懦夫”,强迫他们照办。结果,山区种双季稻产量很低,丘陵岗地改旱地为水地也没有好收成。山区有个大庙公社,原来一季中稻可以收八九百斤,改成早、晚两季稻,总产不过七八百斤,还顶不上一季中稻。群众说,岗地土质瘠薄,水利条件差,山区气温低,日照差,无霜期短,种旱粮或一季中稻,反而比种双季稻产量高。他们讽刺说:“领导想多打粮,可惜天老爷不帮忙!”
社员天天同土地打交道,摸透了土地的脾气,那块田适合种什么,怎么种,用什么办法增产,都有个谱。而我们许多干部对此常常是一知半解,手上的经验也多是从别人那里来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向群众学习,科学地总结和运用群众的经验,就难免犯瞎指挥的错误。
过去,我们对水稻高秆和矮秆品种的处理,也犯过凭“长官意志”搞瞎指挥的错误。一般说,矮秆品种抗倒伏性强,增产潜力大。但是,在一定条件下,高秆也可以高产。可是,我们有的同志片面地提出:
“打倒高秆,实现矮秆化”。结果,有的地方种矮秆稻比种高秆稻每亩减产几十斤。密植也是这样。有的同志不注意因地制宜,合理密植,而把密植强调到不合理的程度。社员不肯这样干,他们就给群众算帐:一亩地种棉花八千到一万株,每株结十个桃,单产能达到二百到二百五十斤。社员们只好勉强照办。结果因为通风、光照等条件差,加上科学管理跟不上,蕾铃大量脱落,棉桃小,亩产只有百把斤。
我们县委多数同志在农村工作多年,一般说谁也不愿搞瞎指挥。但是为什么不能自觉地防止呢?主要是由于林彪、“四人帮”推行极左路线,鼓吹“精神万能”论,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加上多年来习惯于单纯靠行政命令办事,民主生活不健全,不少同志政策观念、群众观念越来越淡薄,把自己摆在群众之上。因此,要摒弃“长官意志”,杜绝瞎指挥,必须肃清极左路线流毒,恢复和发扬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最近,为了落实今年国民经济计划,我县召开了三级干部会,事先不设框框,不作规定,让大家充分讨论,结果下面报上来的计划,比我们设想的具体、全面、先进,增产措施也很可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