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南北也门的边界冲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24
第5版()
专栏:时事综述

南北也门的边界冲突
启常
阿拉伯也门共和国和也门民主共和国之间发生的边界武装冲突,在阿拉伯国家联盟的调解下终于结束了。双方军队已于三月十三日开始脱离接触,三月十六日双方签订了撤军协议。南、北也门首脑将于三月二十八日在科威特会晤。对于调解南、北也门这次边界冲突,在科威特举行的阿盟理事会紧急会议起了巨大作用。这次会议的成功表明,阿拉伯国家是可以在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下,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的。正如《约旦时报》所指出的那样:这次“阿拉伯调解努力得到成功,所有有关各方应受到祝贺。”
南、北也门之间的边界武装冲突,不是一个孤立的、偶然的事件。近年来,莫斯科打着支援“进步”国家的旗号,向阿拉伯半岛南端派去数千名军事顾问和古巴雇佣军,并运去大批武器。这是因为阿拉伯半岛南端位于曼德海峡、非洲之角和海湾油田之间,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埃及《最后一点钟》杂志一针见血地指出,苏联对阿拉伯半岛的战略目标是把这个地区变成国际冲突的战场,掠夺阿拉伯民族的能源和资源,包围油田,控制通道、海峡,进而遏制国际航道,实现其军事和经济的目标。去年六月,南、北也门的两位总统在三天内被杀害。世界舆论曾经指出,这是苏联加紧在阿拉伯半岛扩张的一个重要步骤。
据外国报刊报道,在这次南、北也门发生边界冲突的日子里,仅在三天中,就有二千七百名古巴士兵和数百名苏联军事顾问被匆匆地从埃塞俄比亚运到阿拉伯半岛南端。苏联专家和古巴部队还亲自参加了对北也门的入侵。然而,塔斯社在二月二十七日报道这场边界冲突时,却别有用心地加以歪曲,说什么“在北也门境内活动的是民族民主阵线人民革命部队”。就这样,一场发生在两个也门之间的边界武装冲突,在莫斯科御用文人的笔下,竟变成了北也门的内部冲突。北也门新闻、文化部长巴桑杜问得好:“这个‘阵线’会有米格21飞机或T62坦克、T55坦克和喀秋莎大炮吗?”针对这些事实,“阿拉伯之声”电台明确指出:苏联是南北也门冲突的根源。有些观察家还指出,正当伊朗局势急剧变化之际,苏联变本加厉地在阿拉伯半岛挑动武装冲突,其目的是为了从南北两个方向威胁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以推行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这次在科威特召开的阿盟理事会紧急会议的决议明确指出,要制止外来势力的插手,不允许第三方干涉(南北也门)内部事务。西亚、非洲不少国家领导人和舆论也一再要求使海湾地区和红海成为和平区。这反映,团结对敌是阿拉伯国家共同的强烈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苏联出于霸权主义的目的,对阿拉伯人民的正义要求置若罔闻、无动于衷。据报道,用苏式武器武装起来的北也门“民族民主阵线”扬言将拒绝接受阿拉伯国家联盟发出的停火呼吁。这就不能不使人对南、北也门的边界局势感到担心。事态将如何发展,值得人们进一步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