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植树造林 由穷变富 郭道大队从“四旁”植树发展到农田林网化的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26
第2版()
专栏:

植树造林 由穷变富
郭道大队从“四旁”植树发展到农田林网化的调查
编者按: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植树,是发展林业的一个重要方面。
夏县郭道大队从搞“四旁”植树到实现农田林网化,前后仅十余年时间,农业生产条件就有很大改善,粮食增产,用材自给有余,群众生活不断提高。“四旁”植树好处甚多,何乐而不为!郭道大队的经验早已在全县推广,一九五八年以来,全县不仅实现“四旁”绿化,并向农田林网化发展,使全县面貌大变。
然而,至今我国许多社队多灾低产的落后面貌仍未彻底改变。那里的领导同志应当认真总结一下经验教训,下决心象郭道大队那样,发动群众,自己动手,大力植树,尽快改变农业低产和农村落后面貌。
郭道大队是山西省“四旁”绿化最早的先进单位之一。
这个大队,位于夏县城北。过去,这里是“傍山临河津水滩,沙石碱地不打粮”的穷地方。解放后,从一九五二年开始,大搞“四旁”绿化,林业生产大发展,农业生产、社员生活显著变化。
粮食稳步上升。过去,全村有四百五十亩盐碱滩,三百七十多亩沙石滩,四百多亩荒坡田,亩产不过百斤。继“四旁”绿化实现了农田林网化以后,降低了风速,固定了流沙,减少了干热风和霜冻危害,全村耕地受到了林网的保护;同时,由于植树还减轻了碱化程度,沙石滩和荒坡变成了良田,大大改变了农业生产条件,粮食产量稳步上升。在植树后的十年,即一九六二年,粮食总产达到二十八万斤,一九七五年总产上升到八十八万斤,亩产超《纲要》,一九七八年虽遭严重的旱灾,粮食仍获得丰收,总产突破百万斤,亩产达到六百多斤。其中小麦五十万斤以上,平均亩产五百一十多斤。
木材自给有余。二十六年来,全大队集体先后植树四十八万多株,从一九六四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采伐更新,十四年来共采伐树木二十六万多株,生产木材五千多立方米,平均每年采伐树木一万八千多株,产材三百多立方米。一九六四年,在一条路上植树六百九十株,一九七五年全部采伐,产材三百立方米。大队采伐的木材,除集体盖房四百五十一间、社员盖房一千多间以及其它用材外,还支援了兄弟社、队和国家建设用材三千多立方米。现在,全大队集体保存“四旁”树二十一万多株,人均有树一百三十多株;另外,社员个人还有树二万株。
集体经济壮大,社员生活水平提高。二十六年来,全大队生产木材收入八十二万多元;培育苗木一千四百万株,除本队栽植外,支援兄弟县、社、队一千多万株,收入五十万元;出售果品等收入一万七千元,总计收入一百三十四万多元,平均每年收入五万多元,占全大队年平均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以上。为集体提供了大量资金,先后购买了拖拉机、脱粒机、粉碎机、榨油轧花机、磨面机和电器设备、深井配套等机械以及大量的农药、化肥,扩大了再生产,使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生活大提高。全大队早在十年前就建设了新农村,户户都是新瓦房。集体存款四万多元,社员存款一万九千多元。
郭道大队现有集体林木价值一百多万元,占全大队所有固定资产总值的百分之六十四。社员们深有体会地说,植树大有好处,树木就是我们的“活银行”。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