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一点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26
第3版()
专栏:

一点希望
张天翼
看到了你们——参加“儿童文学创作学习会”的几十位青年儿童文学创作者,我非常高兴,无限欣慰!你们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是儿童文学创作可靠的新生力量,从你们身上,我感到中国儿童文学事业充满希望!
正是你们拿起笔来为孩子们写作的时候,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伟大的新的历史时期!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十分关怀青少年一代的成长,支持、关心儿童文学创作,有关单位也在尽量为你们提供学习、创作的条件。现在要求于你们的,是要摆脱林彪、“四人帮”制造的种种精神枷锁,勇敢地拿起笔来,多多给孩子们创作出好作品。
根据我的写作体会,要创作出为孩子们喜爱的作品,重要的一环是要熟悉、了解孩子们。了解他们的需要,他们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他们的思想感情、内心世界、生活情趣、爱好,以及语言、动作的特点等等。
为熟悉、了解孩子,就要深入生活。不要以为写大人才需要深入生活,搞儿童文学就可以不必,其实同样需要!在生活中,作者和孩子们的关系,不应当是创作者和材料的关系、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关系。而应当一方面是老师,一方面象母亲,还要是朋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们,真心实意地关心孩子们。这样,儿童的本色才可能在你面前表露出来——对孩子、对大人,作者都不要直接询问他们的思想、感情,这种做法是很笨的。你要观察到他们自己还感觉不到的、还不了解的东西。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丰富的创作源泉,才能解决在开始创作时往往遇到的一些苦恼和问题。一般作者在开始创作时,容易注意事件和故事,以为只要故事有头有尾就行了。从故事、事件出发,容易落套,一写就会感到干巴。有时,在写作中开始注意思想、注意问题了,但又容易从思想、从问题出发,找事件、找人物。这样一写就容易概念化。只有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注意观察、了解人物,从人物出发(注意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心理活动、做某一件事的动机等等),这样,故事和事件就出来了。事件是跟人物走的,即使故事落套也不要紧,比如同样是写拾金不昧,为别人做好事,如果重点在写人物,那么,这个孩子和那个孩子做这件事的思想、动机是不会完全一样的。因此,同样的主题写出来也会有所不同。
也只有熟悉、了解孩子们——你的读者、服务对象,把你写的东西拿给他们看,直接听取他们的反映,你才能真正了解孩子们的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品在孩子们中起的实际作用,他们的好恶、取舍,也是检验儿童文学作品好、坏的标准。希望你们全心全意投身到孩子们的世界中去,你们将大有作为,前程无量!
〔原载《儿童文学》丛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