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列宁与文艺民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3-26
第3版()
专栏:

列宁与文艺民主
余斌
实行文艺民主,被作为一个新问题提出来了。本来,这不是什么新问题,因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早就是这么提倡、这么实行的。且说列宁吧。
大家知道,列宁十分熟悉俄罗斯及欧洲的文学艺术,知识渊博,兴趣广泛。他十分热爱民间文学,十分热爱象高尔基那样的无产阶级作家,也极为推崇普希金、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托尔斯泰。但是,正如杰出的文艺批评家卢那察尔斯基所指出的,列宁从不把个人审美上的爱憎作为指导思想。
马雅可夫斯基是一个杰出的革命诗人,他的长诗《列宁》和《好!》是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列宁在世时,诗人写过《左翼进行曲》和《一亿五千万》等出色的政治鼓动诗,在青年中影响很大。不过,列宁不大喜欢马雅可夫斯基的作品,认为作者用词离奇古怪,不连贯,很难读,尤其不喜欢《一亿五千万》。有一次,列宁去国立高等工艺美术学校参观,他问学生们:“你们读些什么书?普希金读不读?”有个学生急着回答说:“他不是资产阶级么?我们读的是——马雅可夫斯基。”列宁笑了笑说:“依我看,普希金更好一点。”据克鲁普斯卡娅回忆说,在这次与学生的交谈之后,列宁对马雅可夫斯基的看法有了改变。他听到这位诗人的名字就会联想起高等工艺美术学校的青年,他们愉快活泼,充满着生命,准备随时为苏维埃政权献出自己,他们从现代的语言里找不到话来表现自己,就到马雅可夫斯基的难懂的诗里去找这一表现。可以说,这些革命青年对马雅可夫斯基的崇拜,影响了列宁对这位诗人的看法。后来,诗人写了一首讽刺苏维埃官僚主义的诗《开会迷》,就受到了列宁的称赞。
列宁之所以不把个人审美上的爱憎作为指导思想,是因为列宁认为,“我们应该经常把工人和农民放在眼前”。他曾经对克拉拉·蔡特金说,“我们关于艺术的意见是不重要的”,“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他们。它必须在群众中间唤起艺术家,并使他们得到发展。”因此,在艺术问题上,列宁不轻易点头、摇头,而是讲群众路线。
据卢那察尔斯基回忆,在一次为马克思设计纪念碑的竞赛中,一位雕塑家设计的“脚踏四匹巨象的卡尔·马克思”使评判委员会感到奇怪,列宁也不例外。评委会选中了艺术家阿列辛的设计,否定了那位雕塑家奇怪的设计。后者向列宁提出了申诉。虽然列宁内心不喜欢这个设计,但还是认真地对待了他的申诉,要卢那察尔斯基重新组织一个评委会,还说自己要亲自去看看这两个不同的设计。列宁果然去了,经过认真研究,最后才否定了那个奇怪的设计。
不轻易点头、摇头,是从领导人作决定的角度说的,但这并不妨碍列宁从个人角度就某些问题和群众作同志式的讨论。还拿列宁对美术学校的访问作例子吧。那些青年学生热心于艺术的革新,但对艺术发展的方向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他们崇拜未来派的绘画和诗歌。在和学生们的讨论中,列宁坚持文艺的现实主义,和他们争辩,要说服一大群学生是不容易的,那些激动的青年你争我抢地发表意见,往往不等别人说完就插进来。最后,列宁争论得疲倦了,他开玩笑地宣布说,他要专门研究一下诗歌和绘画中的未来派的问题,还要再读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材料,然后还要到学校来,那时一定要驳倒他们所有的人。
这是多么民主的艺术群言堂啊!
列宁既尊重群众,也很尊重专家。
我们知道,列宁对文艺不但有广泛的兴趣,也作过深入的研究。列宁关于“党的文学”的思想,关于两种文化的学说,关于古典文艺的批判继承问题和关于创作方法问题的思想,以及对托尔斯泰的研究和对高尔基的评价,等等,都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理论的宝库。但是,列宁十分谦虚,他曾对卢那察尔斯基讲:“艺术史真是一个迷人的领域。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说来,这里有多少工作要做啊。……我很惋惜,因为我不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没有时间来研究艺术。”他十分讨厌在文艺工作上按“长官意志”办事,十分厌恶凡事不求甚解的态度,所以他不爱表示自己对艺术的见解。在审查纪念碑设计草案展览时,评委会征求他的意见,他谦虚地说:“在这里我完全是外行,请你们去问卢那察尔斯基好了。”又有一次,负责文艺领导工作的卢那察尔斯基,针对形左实右的“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对亚历山德拉剧院的攻击,向列宁请示如何保护旧艺术的优秀传统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艺术。列宁同意卢那察尔斯基对问题的分析,并指示他要向群众努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立场和观点。卢那察尔斯基问:“在这方面,我能不能用您的名义?”列宁回答说:“这又何必?我在艺术问题上不能冒充专家。既然您是人民委员——您自己应当有足够的威信。”
看来,列宁还搞“专家路线”呢。
列宁讲文艺民主,但正是他指出,文艺民主是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的。
在《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这篇划时代的著作中,列宁强调指出,“文学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一部统一的、伟大的、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他还指出,各种文化艺术单位“都应当成为党的机构,都应当请示汇报”,党的组织“应当注视这一切工作,监督这一切工作,把生气勃勃的无产阶级事业的生气勃勃的活水,注入这一切工作中”。列宁认为,“只有这样,‘社会民主主义的’文学才会成为真正社会民主主义的文学”。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文艺的党性原则,文艺民主才能实现。那种鼓吹摆脱党的领导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论调,被列宁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在对克拉拉·蔡特金等人的谈话中,列宁以更加辩证的方式发挥了“党的文学”的思想。他指出,十月革命解放了文艺的生产力,“革命已使苏维埃国家成为艺术家的保护人和定购者。每一个艺术家和每一个自己想做艺术家的人,都有权利按照他的理想独立自主地来自由创作”。然而列宁强调:“但自然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决不可以袖手旁观,听任混乱的局面随意发展下去。我们必须完全有计划地去领导这个发展过程,去形成它的后果。”
在党的领导下实行文艺民主,要划清艺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列宁是这样做的。在艺术问题上,他不爱表示个人见解,表示了也不一定坚持。但是,如果涉及文艺中的政治倾向问题,列宁则锋芒毕露,坚持原则,毫不退让。在“无产阶级文化协会”问题上就是这样。
据卢那察尔斯基回忆,列宁“显然不无根据地耽心无产阶级文化协会会变成某种带有政治倾向的巢穴。”他说列宁在这个问题上和他有相当尖锐的分歧,“有一次甚至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在一九二○年十月该团体举行代表大会时,列宁要卢那察尔斯基在代表大会上明白指出,这个团体必须接受教育人民委员部的领导,把它自己看成是后者的一个机构。列宁还采取种种措施使这个团体靠近党。但卢那察尔斯基在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没有明确表达列宁指示的精神,措词相当含混,甚至软弱无力。为此,“他(列宁)把我叫去申斥了一顿,后来无产阶级文化协会就根据他的指示改组了。”
文艺民主是个重要问题。从列宁的有关言论和实践中,我们应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