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安张村农民生产渡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4
第2版()
专栏:河南通讯

  安张村农民生产渡荒
河南省兰封县城关区三义寨乡安张村,共九十九户,四百一十二人,地一千一百二十亩。去年夏秋两季,该村水旱交加,禾苗受了很大损害,平均每亩仅收三十五斤,每人平均只能得到九十五斤粮食。到十二月初,大部家户已经断炊。
城关区人民政府为着组织该村农民进行生产自救,曾专门派干部到该村协同村长杨文斌召集富有副业生产经验的农民进行座谈,讨论如何渡过灾荒。开头,一般灾民存在着单纯依赖政府救济的思想。大家都认为无法可想,只有逃荒一条路。杨文斌村长耐心地举出很多事实,说明逃荒不是办法;经过反复的解说和讨论后,大家都开始认识到,只要大家组织起来动手生产,灾荒是可以战胜的。一个农民说:“俗话说:荒年饿不死勤劳人,丰年饿死懒大汉;只要大家一齐干,一定不会饿死人。”接着,大家即根据本村情况,找出了运盐、榨油、熬盐、纺织、割草等生产自救的办法,并以村中对上述各种生产有经验有办法的农民和干部作为领导者,把全村所有农民按照技能特长和体力条件分别组织进行各种副业生产。
在政府贷粮一千五百斤解决了缺少运盐小车的困难之后,参加运盐的人即有四十七人。他们在有运盐经验的农会副主席孙胡运和积极分子张玉成等的领导下,分成五个小组,往来于太康、信阳等处运盐,半月左右往返一次,每辆车能赚粮一百二十斤左右。
以农民张马家为首的十户农民所组织的榨油组因为没有本钱,不能进行生产。农会主席贾殿荣即跑到兰封城里和一家油坊订立了“供本还油”的合同,并取得人民政府借贷的花生米一千七百斤,这样,榨油组即开始了生产。
参加运石料治河的有二十多人,每天共可推石六千斤,得工资粮一百八十斤。
村中年纪较大不能出外生产的农民都参加了熬盐组,在老盐工王三的领导之下,开了六个盐池熬盐,天晴时每天可产盐二百三十斤。
该村的五十四名妇女,也在妇女会主任带领之下参加了纺纱和织布生产。由于政府贷花三十斤,农民间又互借了一部,每个人得到花本一斤。每辆纺车每四天能纺一斤纱,可换粮八斤。
此外,该村人民政府对廿三户鳏、寡、孤、独等无劳动力的人家,除组织他们中一部分稍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拾柴等工作外,对根本不能发动的人均以互助互济的办法给以可能的照顾,使他们也和其他人家一样能够生活下去。
该村农民在最近土地改革中分得土地后,生产情绪更加高涨,一面继续坚持副业生产外,一面展开互助春耕。留在村中进行榨油、熬盐、运石头的四十六人,除抽空给自己犁地锄麦外,并以合理计工,将来还工或还给其他报酬的办法为外出运盐户进行耕种。鳏、寡、孤、独等无劳动力者的土地,该村农民均以代耕办法为之耕种。现全村应耕春地已犁、耙完毕,部分地区已开始播种。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