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家书抵万金”——记我国邮电职工为旅美侨胞投递疑难信件的几个小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05
第3版()
专栏:

“家书抵万金”
——记我国邮电职工为旅美侨胞投递疑难信件的几个小故事
中美正式建交后,旅居美国的华侨纷纷向国内写信,要求帮助寻找失散多年的亲属、亲戚和朋友。我国邮电职工发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投送疑难信件,受到了海外侨胞的热情赞扬。
一封没有门牌和名字的信
去年十二月的一天,上海杨浦邮电支局收到了一封美国来信,信封上写着:“上海杨浦电力公司隔壁黄浦江边隆昌路附近草棚子李氏收”。没有门牌号码,也没有收信人的名字,怎么送呢?
邮递员茅招生拿到这封信,找遍了杨树浦发电厂附近的里弄,查问了隆昌路附近的工厂、商店,又到黄浦江边一段一段地查看。整整跑了一天,都没有找到“草棚子李氏”。为了找到收信人,他每天带着这封信,上班打听,下班询问,靠近杨树浦发电厂和隆昌路一带的工厂、商店、居民委员会他几乎都问遍了,还是没找到。象这样的信件,完全可以写上“地址不详”作退信处理。但茅招生没有这样做。他放弃休息,深入里弄街道,访问老住户。一次,一位退休老工人告诉他说:“解放以后,草棚子都拆掉了,一部分住户搬进了新楼,一部分迁到了临清路”。老茅一听,喜出望外,急忙赶到临清路一带查找,终于找到了“草棚子李氏”。
原来,这个姓李的人家三十多年前由苏北来到上海,在黄浦江边隆昌路附近搭起了草棚,后来由于生活所迫,大儿子领着小弟弟不告而别,一直杳无音信。当邮递员把这封美国来信送到“草棚子李氏”家里时,他们禁不住热泪盈眶,激动地对老茅说:“你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邮递员。”
寄信人在写给杨浦邮电支局的感谢信中说:“旅美侨民杨云鹏,离家已经二十九年,上月我寄了一封没有门牌、没有名字的信,居然能送到我的家,这只有在社会主义祖国才能办到。我衷心感谢你们。”
“不能退回去”
有一天,江苏宜兴县邮电局收到了一封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寄给本县北大街武庙任其昌的家信。
邮递员朱明魁带着信到武庙旧址查询,街道居民和工厂的职工都说没有任其昌这个人。老朱并不灰心,他又挨家挨户地问遍了北大街所有姓任的住户,没有一个叫任其昌的。有人对老朱说:“这封信找不着户主了,退回去算了。”老朱回答说:“不能退回去。在美国的侨胞多么希望早日找到自己的亲人啊!现在春节快要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一定想办法找到任其昌。”他继续认真查询,终于从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口中了解到,任其昌已迁居远离县城一百多里的太华山区。
经过朱明魁的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任其昌。当任其昌收到失散了三十多年的弟弟任正昌的来信时,激动得热泪夺眶而出。他立即给在美国的弟弟复了信。不久,任其昌又收到弟弟的来信说: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邮递员,对工作如此认真负责,请代我全家表示感谢。
“祖国的邮递员真好”
不久前,安徽合肥市邮政局收到了一封从美国寄来的信,信封上写着:合肥、四牌楼西、真吾照相馆后,许国芳、许国俊、许国陵、许国柄、许国荃、许国藩合启。
合肥解放近三十年,四牌楼又是个闹市区,当年的真吾照相馆早没有了。怎样才能找到收信人呢?邮递员孔和平来到人民照相馆打听,在一位老工人的帮助下,他找到了原开办真吾照相馆的姓陈的老人。老人回忆说,原真吾照相馆后面是有一家姓许的,但已下落不明。姓许的人家当时有个近邻,叫丁法三,现在可能住在双岗,只是门牌号码记不清楚了。第二天,正逢孔和平的休息日。他一大早就骑车来到双岗,询问了上百户人家,也没有找到。以后,他每天送完邮件,都到双岗继续寻问,最后得知丁法三早已病故了。
线索中断了,孔和平并不气馁。他来到合肥市公安局说明情况,在公安局的帮助下,他在几百个与收信人同名同姓的户籍卡片中,记下了中年以上同姓名的人的住址。为了尽快找到收信人,他请同班的邮递员协助寻找,并利用书信、打电话和上门访问等各种办法进行查问,终于在市交通局找到了收信人之一的许国俊。
原来,在旧社会,许国俊的弟弟离开了祖国到国外谋生,从此,姐弟之间就失去了联系。今天突然接到弟弟的来信,真是又惊又喜。她握住孔和平的手,感激地说:“没有你一颗热忱的心,我是无法知道弟弟的下落的。”
许国俊接到这封信后,立即将这一喜讯转告给在北京和外省工作的兄弟姐妹。现在他们已经和在美国的亲人互通了信。旅居美国的许国衡来信赞扬说:祖国的邮递员真好!并表示一定回国探亲,亲眼看看祖国的新面貌。
本报通讯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