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基建战线过长的原因何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10
第3版()
专栏:

基建战线过长的原因何在?
周叔莲 谭克文 林森木
(一)
基本建设是国民经济中一条很重要的战线。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基本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战线过长。
战线过长给基本建设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一是使许多项目的建设工期比过去长。过去建设一座六十到九十万吨的煤矿矿井,一般只用二到四年,前几年少则四年,多则六、七年。现在盖一栋三千平方米、五层混合结构的宿舍楼,一般要用八、九个月时间,比历史较好水平拖长近一倍。二是工程造价普遍升高,有的高达一、两倍。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建成一吨钢的综合生产能力,需要的投资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高百分之八十;每吨煤开采能力的平均投资,则高一倍多。三是每年投资都花掉了,而建成投产的项目和新增生产能力却年年完不成计划。有些年实际建成投产的大中型项目不到计划建成投产的一半,实际建成投产的单项工程为计划的一半稍多一点。新增生产能力计划,也完成得较差。四是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一九七七年平均每个职工完成的建筑安装工作量,只相当于历史较好水平一九六五年的百分之八十五,一九七八年稍超过一九六五年水平。
以上情况不完全是战线过长造成的,但战线长显然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战线过长,势必造成人力、物力、财力使用分散,谁也吃不饱,谁也上不去,延长建设工期,大大降低投资效果。据估计,全国基建项目的工期拖长一年,仅工资就要多支出几十亿元。至于许多项目由于生产长期中断而造成的损失就更大了。
战线过长不仅影响基本建设,而且影响生产。当前,一方面许多企业由于燃料、动力和原材料供应不足,不能充分发挥生产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战线长却积压和浪费了大量燃料、动力和原材料。如果解决了战线过长的问题,就能够更好地促进生产的发展。
(二)
基本建设战线过长,是一个多年来一直想要解决而至今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的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那末,原因究竟在哪里呢?
首先是由于林彪、“四人帮”对基本建设的严重的干扰破坏。他们一方面极力破坏工农业生产,搞得许多工厂不能冒烟,农民无法种地,交通运输不能畅通,使国民经济陷于崩溃的边缘,从根本上破坏了进行基本建设的必要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他们肆意否定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胡说什么“需要就是计划”,“打仗就是比例”,“只要路线正确,计划完不成也可以”,在批判“条条专政”的幌子下,否定国家的统一计划,随心所欲,乱铺摊子,乱上计划外工程。在这种情况下,基本建设战线怎么能不长呢?
问题还在于,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充分暴露,要有个过程,我们对它充分认识,也要有个过程,一时难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调整建设规模,缩短战线;相反,在战线本来已经很长的情况下,继续上了一批现在看来不应该上的建设项目,这就进一步拉长了战线,扩大了缺口。
其次,是由于没有做好综合平衡工作。我们的经济计划工作,不是愈做愈细,而是愈做愈粗。特别是,长期以来在经济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宁“左”勿右的思想,高指标,急要求,计划长期留有缺口,不讲综合平衡,不讲实效。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我国近三十年建设的经验表明,有物资缺口的计划从来不是真正可靠的计划。哪些年注意综合平衡,不留缺口,生产就上得快,基建投资效果就好。反之,就少、慢、差、费。
再次,是由于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有些项目,资源没有弄清,原材料、燃料、动力没有可靠来源,工艺不过关,就进行建设;有些项目没有初步设计,甚至连计划任务书也没有,就列入了年度计划。而且,许多项目往往要求过快过急,不仅建设前期工作来不及做,连施工图设计也没有时间作,不得不“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结果是有的项目长期建不成,有的项目不得不中途停建,有的项目勉强搞成也不能形成综合生产能力。这种状况不改变,基本建设战线长的问题也不可能得到解决。
最后,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现行经济管理体制存在着一些严重的缺陷。我国现行的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供给制,即基本建设的资金和主要物资都由国家无偿拨给。这种基本建设管理体制,又是和统收统支的经营管理体制联系着的。从国家和企业的关系来说,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一切收入,都上交国家财政,一切支出也都由国家财政开支,企业没有相对的独立性。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说,我国一个省比某些国家还大,但省、市、自治区不成为一级财政,收入和支出实际上是由中央统收统支,地方没有必要的独立性。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各单位生产建设的好坏和本单位的经济利益没有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因而不利于发挥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却助长吃“大锅饭”的思想。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有争项目、争投资、争材料的积极性,却缺少提高投资效果的经济动力和经济责任,这样就势必造成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建设规模还比较小,这个问题还不突出。以后,这个问题就突出起来了。如果不改进这种管理体制,是难以彻底解决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问题的。
(三)
怎样解决呢?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认真清理在建项目,缩短基建战线。
为了克服国民经济中的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现象,我们要从总的方针上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潜力,加快四个现代化的速度。今后两三年内,要着重抓好调整工作,边调整,边前进。清理在建项目,是调整国民经济的重要内容,也是缩短基本建设战线,使基本建设工作由被动变主动的一项重要措施。要根据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和“择优”建设的原则,坚决把那些资源、地质情况不清,工艺不过关,资金、设备、材料、施工力量不落实,燃料、动力、原材料没有保证,污染问题没有解决,以及经济上不合理的建设项目停缓下来。同时按照农轻重的次序,集中力量把煤、电、油、运、建材等薄弱环节的项目保上去,把农业、轻工业和那些容易搞的、上得快的、盈利多的、创汇多的项目搞上去,逐步改变比例失调的状况,改善“骨头”和“肉”的关系,把国民经济搞活。新上的项目以及引进项目也要按同样原则进行清理。
在三年暂时困难时期,我们党曾执行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林彪、“四人帮”把当时对一些企业的“关、停、转、并”称之为“下马风”,大肆诬蔑,并且制造出“上马是方法问题,下马是路线问题”等谬论,就是说,只能讲上马,不准说下马。但是事实证明,当时那样做是完全必要的,非常有效的。现在我们应当实事求是,该上则上,该下则下,再不能受那些上比下好、“左”比右好等谬论的束缚了。
目前有许多行业喊自己是短线,认为“你长我不长”。我们认为,当前谈长线短线,不能忘记我国是有几亿人口包括广大农民的穷国,国家财力、物力有限,人民生活水平还很低。脱离这个客观实际,就找不到正确的答案。因此,一定要从全局出发,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使清理工作服从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调整。全局活了,局部才有可能大发展。
二、制定有科学根据的长远计划。
做好基本建设工作,不仅需要有一个不留缺口的年度计划,而且需要有一个经过综合平衡的稳定的长期计划。有了长期计划,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选择最优比例和最佳方案,才能瞻前顾后,使各个年度计划有机地衔接起来。尤其对基本建设来说,由于它的周期比较长,一个大型项目一般要好几年才能建成,更需要一个有科学根据的长期计划。否则,今年想起上这个项目,明年又忘记这个项目而上另一个项目,这就必然造成长、散、乱现象,导致比例失调。同时要注意把年度计划和长远计划很好地结合起来,使长远计划成为年度计划的依据,并加强基本建设的前期工作,严格按照基建程序办事,坚决克服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的现象。
计划部门在搞好综合平衡、制订好长远计划和年度计划方面担负着特别重要的任务。但是,如果没有其他部门、其他单位主动、积极的配合,平衡和计划工作也是搞不好的。如果企业不如实反映情况,不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计划,其所属的地区和部门就不能制订好计划,而地区和部门制订不好计划,整个国民经济计划也就难以搞好。因此,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应该同心协力,共同努力把这项工作搞好。
三、积极而又慎重地改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问题,还需要创造条件,逐步改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要使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都能主动关心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主义基本建设投资效果,克服那种只向国家争项目、争投资而不关心提高投资效果的状况。这里的关键是要使投资效果和本单位的经济利益直接联系起来,使中央、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都有努力搞好基本建设的最大经济动力,并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度。这就需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主要依靠经济组织、经济手段、经济办法来管理基本建设。
改革管理体制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全面改革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离不开整个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的方面多,问题复杂,我们还缺少经验。必须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对于一些迫切需要进行而且可能进行的改革,拟订周密的方案,通过试点和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当前,可以考虑逐步把基本建设投资由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现行的财政拨款办法,由于投资是无偿使用的,使用单位不负经济责任,所以不利于提高投资效果。改为银行贷款,贷款单位必须还本付息,因而有可能克服财政拨款办法的缺点。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搞好试点,促进整个基本建设体制的改革。
基本建设还必须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当前尤其需要强调经济责任制,搞好经济立法、经济司法工作。对于违法乱纪、搞计划外工程等情节恶劣的,必须实行经济惩罚和法律制裁;对于乱批条子、乱作决定,因而造成严重损失的,也要实行经济惩罚和法律制裁。现在,有些新建项目的领导班子和工作人员调动频繁,出了问题往往找不到负责人,以后应该保持稳定,以利于实行责任制。勘察设计单位应该逐步实行企业化;施工企业要有自主权,成为名副其实的企业,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合同制要广泛推行。这些都是实现基本建设经济责任制的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