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趋利避害 因地制宜 发展生产 上杭县改造建设山区成绩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14
第1版()
专栏:

趋利避害 因地制宜 发展生产
上杭县改造建设山区成绩显著
据新华社福州四月十三日电 新华社通讯员郑奇生、新华社记者陈明星报道,中共福建省上杭县委从实际出发,按照山区的自然特点建设山区,发展农业生产,收到了显著效果。一九七八年,全县粮食总产量在前年丰收的基础上增产四千多万斤,多种经营、社队企业发展很快,人民生活也有了初步提高,过去那种贫困落后的面貌已开始得到改变。
革命老根据地上杭县,地处闽西山区。解放二十多年来,农业生产虽有所发展,但前进的步子不大不快,一直没有能摆脱粮食产量低、群众口粮低、生活水平低的局面。粉碎“四人帮”以后,上杭县委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调查了全县二十个公社三百多个大队,认识到上杭县的面貌之所以长期没有改变,一个重要原因是,县委身在山区却不认识山区,看不到山区林木、矿藏等自然资源丰富的有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县委对于山区的不利条件又缺乏认真研究,没有采取趋利避害的恰当措施,因而总是得不到预期的效果。主要的经验教训找到以后,县委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改造山区的路子。
首先,充分利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社队工副业。经过两年的努力,全县造起了用材林、经济林,办起了油桐、松脂、药材、长毛兔等生产基地,去年收入增加到八百六十多万元。
其次,根据山区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改革耕作制度和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县委总结了过去盲目改革耕作制度造成大面积失收或严重减产的教训,允许山高水冷、无霜期短的社队,把双季稻改为单季稻,效果很好。两年来,全县平整土地、改造低产田达七万多亩,不少社队粮食大幅度增产。在水利建设上,他们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扭转了过去只抓大型引水工程的偏向,发动群众大办小型水利。目前,全县已有大小水库二十二处,山塘七百八十多处,引水工程五千八百多处,机电排灌站一百三十多处,亩产千斤以上的旱涝保收田二十四万多亩,为山区建设打下了基础。
在建设山区过程中,上杭县委还把发展交通运输业当作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眼下,已修好公路四百多公里,二十个公社都通公路,将近一半的大队通了汽车。大批劳动力从交通运输中解放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山区生产的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