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葬歌·镜子及其它——重看老舍同志的《茶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16
第3版()
专栏:

葬歌·镜子及其它
——重看老舍同志的《茶馆》
苏叔阳 张锲
好戏是耐看的。老舍同志的优秀作品《茶馆》,我们就不止看过一遍。每看一遍,都会有一些新的感受,新的启发。
新近看《茶馆》,是在“四五”革命群众运动三周年之后,感受又有不同。舞台上那三个老人王掌柜、常四爷、秦仲义在一起共话人世沧桑的情景,还在我们眼前浮现。他们共同经历了清朝末年、军阀混战和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三个时代,痛切感到自己和那些旧的时代都行将灭亡。于是,便按照老年间出殡的规矩,高高扬起常四爷捡来的纸钱,自己祭奠自己。他们不仅是在祭奠自己,也唱出了旧时代的葬歌。
走出剧场,我们听到一位年青朋友提出疑问:“今天重新上演这出戏,有什么现实意义?”
这倒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老舍同志不愧是戏剧大师。他用精练、简洁的笔墨,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从戊戌变法到抗战胜利长达大半个世纪的时代画卷。剧本写了六、七十个人物,有的虽然只有三、五句话,但经过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和演员们的精心处理,都栩栩如生。
看《茶馆》的演出,仿佛把我们又带回到那个黑暗得令人窒息、无法生存的岁月。老舍同志自己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他写的虽只是一个茶馆,却是那整个旧社会的缩影。他不是简单地、生硬地去宣传什么政治观点,而是寓政治于艺术之中,通过艺术地再现一个历经几代兴衰的茶馆里曾经出现过的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使人强烈地意识到:那个吃人的旧社会,必然要灭亡。
让我们再回到八十一年前,透过那个表面上似乎相当热闹、繁华的裕泰茶馆,去看看那个国弱民贫、政治腐败已达极点的晚清社会吧。正是以谭嗣同为代表的维新志士们被开刀问斩、慈禧太后在到处捉拿谭嗣同余党的时候,裕泰茶馆里还聚集着熙熙攘攘的一大批有钱、有闲阶级的人们,五花八门,光怪陆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现象之中,有几个人、几件事特别引人注意:吃洋饭、信洋教的马五爷,在这里大耍威风;因为圣旨下来,谭嗣同被斩,而觉得心里安顿了的庞太监,买了个农村姑娘做老婆;人贩子刘麻子一转手,就从不得已才卖去生身女儿的农民那里,榨取了多于买价二十倍的银子;一心要搞“实业救国”的资本家秦仲义,同庞太监进行了一场“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的唇枪舌剑的争斗;善于周旋的王掌柜,不停地给茶客们打招呼:“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而最后被两个穿灰大褂便衣当做谭嗣同余党抓走的,竟是因为“爱大清国,怕它完了”,才说了句:“大清国要完”的清朝王室的支柱之一的旗人常四爷!
多么深刻而尖锐的揭露!多么辛辣而酸痛的嘲讽!而接替清朝以后的一代又一代王朝,不仅丝毫没有改变那些丑恶的现状,反而每况愈下,变本加厉。到了第二幕,虽然出现了个民国,王掌柜为了维持那个风雨飘摇的茶馆,也做了些改良,把一部分房子改成公寓。可是,整个国家又陷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混乱状态中。不仅开茶馆的王掌柜感到很难应付下去,连住在公寓里的一个退职国会议员,曾经自诩过“年轻的时候,以天下为己任”,到了那时也发出了“死马不能再活,活马可早晚得死”和“中国非亡不可”的哀鸣!好不容易盼哪,盼哪,盼到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又给他们带来更大的失望。善良的普通人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为非作歹的坏人却越活越有滋味。三个贯串全剧的主要人物,都落了个可悲的下场:爱打抱不平、刚强了一辈子的常四爷,在蹲过清朝监狱出来之后,还参加过义和团,打过洋鬼子,到老来只能提着个篮子卖花生米;发过财,开过工厂,“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最后连自己也没有救了,沦为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费尽心机,不断改良,想保住那个茶馆的王掌柜,到头来还是没把茶馆保住,他被国民党特务闹得家破人亡,在把子媳、孙女送往西山投奔参加了游击队的康了力之后,便和常四爷、秦仲义一起,撒起大纸钱,唱起了葬歌,上吊自杀。
《茶馆》是一面历史的镜子。对于我们这些不熟悉过去历史和比较年轻的人来说,看了很有好处。它让我们憎恶旧社会,使我们知道今天的新社会来之不易!
这面镜子,不仅照出了过去社会的丑态,也使我们由此想到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戏中反复出现的那些“莫谈国事”的纸条,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在“四害”横行的日子里,许多人也往往以此相戒。常四爷因为爱他那个大清国,说了句“大清国要完”,就被抓进监狱。天安门革命群众运动中,广大人民群众因为受到党的教育,热爱党,起来拥护党的正确领导,反对那几个妄图篡党夺权的丑类,便有一大批人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遭到逮捕!这一切,在某些方面都似乎太相似了。连那个只上了半年学,把“一”字都念成扁担的小二德子,居然也被国民党市党部做为打手送去上大学,也很容易使人想到反革命小丑张铁生之流。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土壤上,出现林彪、“四人帮”那一小撮丑类,不是偶然的。他们继承了历代反动统治的衣钵。从《茶馆》里所描绘的那些出场和未出场的反动人物身上,也可以看到林彪、“四人帮”及其余党的影子。
但是,这些历史毕竟已经过去了。《茶馆》的第一幕,是以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问斩做为主要政治背景的。谭嗣同在那个时代可以算个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的诗:“我自横刀向天笑”,至今犹脍炙人口,写得何等有气势!然而,他最终还是不免被慈禧太后在宣外菜市口斩了脑袋。他曾说过:“杀贼有心,回天无力。”是他自己充满愤懑的感叹!他尚且如此,更不要说被误认为是他的余党的常四爷了。常四爷最后只得靠提着个小篮子卖花生米为生!谭嗣同为学博览,不仅系统地学习过中国封建的经典,还比较认真地学过西方自然科学,如《几何原本》等,并且跟一个叫大刀王五的学过击剑术,在他的同时代人中算个文武全才。常四爷也当过武举人。是他们的个人能力不济么?不。任何个人都是有局限性,会感到“回天无力”的。中国人民经过无数曲折,终于认准了马列主义的真理,并且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建立起一个伟大的党。有了这个党的领导,才有了回天的力量,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大业!而在党的领导层内,出现了林彪、“四人帮”这些祸国殃民的败类之后,又和广大人民团结在一起,一举清除了他们,粉碎了他们篡党夺权的阴谋,重新拨正了中国革命航船的航向。历史上的许多革命志士,差不多都是以杀头、流放或者穷愁潦倒告终的。今天,因参加天安门群众运动而受难的英雄们,却能被平反,受到广大人民的尊敬和爱戴,阔步走在新长征的道路上。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党是一个能和广大人民紧密联系,并且代表人民意志的党;也是个坚强到能够清除侵入肌体内的病菌,医治好身上的伤口,继续前进的党!
是的,为了能够得到今天这种政治局面,我们确实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茶馆》的作者老舍同志和导演之一焦菊隐同志,就都因为受到林彪、“四人帮”的迫害饮恨死去。但是,林彪、“四人帮”却都终于垮台了,代之而来的是一个朝气蓬勃、充满希望的新时代。重看《茶馆》,还从另一个方面给了我们一些启示:我们的新时代,是从那样丑恶、那样漫长的旧时代走过来的。所以,出现林彪、“四人帮”那一小撮坏人,并不奇怪;而要彻底消除他们留下的影响,却并非易事,不能希望在一个早晨就把所有的事情都办得好而又好。这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
老舍同志是怀着对旧社会的强烈憎恨,和对新社会的无限热爱,写出《茶馆》的。他没有写到新社会,也没有直接去写党所领导的斗争。他只是通过自己所熟悉的人和事,写了一个历史的侧面。但这却是一个多么深刻,包含的内容多么丰富的侧面呐!
列宁指出过:教育青年不能只让他们知道共产主义的结论和口号,而且应该懂得以前时代的全部知识,来充实这个结论。为了不忘记过去,为了更加珍惜这得来不易的今天,看看《茶馆》是很有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