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马尼拉风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16
第5版()
专栏:

马尼拉风光
本报记者 陈有为
到达马尼拉的时候,已是晚上七点钟了。
天边的晚霞刚刚隐去,夜幕就从苍穹摇落下来。数不尽的灯火,把马尼拉的夜市打扮得彩色缤纷,耀眼如同白昼。车行在马尼拉湾畔的罗哈斯大道上,两边不断掠过一座座乳白色的高楼大厦和迎风摇曳的棕榈树。
比起我们刚刚访问过的富有东方色彩的曼谷,马尼拉给人的印象似乎更欧化一些。难怪菲律宾朋友自己也说,他们的国家,融合了东西方的许多特色。
在马尼拉逗留的几天内,我们多次经过罗哈斯大道。这里是菲律宾最著名的一条大道。它沿着海岸从南往西北方向笔直伸延,全长达十公里。宽阔,热闹,繁华,高楼林立,而又绿荫处处。外来的旅客,到这里可以领略一番典型的马尼拉风光。
马尼拉湾的日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美景。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落日余晖把它绯红的霞光,洒向海上的船舶、岸边的建筑物和苍翠的棕榈树上。雪白的游艇,在波光粼粼的海面上徜徉。沿岸游人如织,有的三三两两,弹起吉他,低吟随唱。海风轻拂,歌声飘荡。……这一切,构成了一幅恬静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色,令人难忘。
马尼拉这个城市的名字,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陌生的。很久以前,旅居菲律宾的华侨称它为岷里拉或马尼剌。也有人叫它马泥拉。据说在二次大战以前,这里大部分街道还是土路。菲律宾的台风暴雨很多,一遇滂沱大雨,街区尽成泽国。当时汽车也少,市内交通主要靠马车。因为马在泥地上拉车,所以诙谐地叫它马泥拉。可是现在的马尼拉,真是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了。菲律宾独立以后,特别是近十多年来,马尼拉不知增添了多少高大、漂亮的现代化建筑。几十座现代化的旅馆、饭店矗立在罗哈斯大道两旁。许多医院、学校、剧场、商店,由马科斯总统夫人亲自主持的全国营养中心、文化中心、心脏中心的建筑群,以及设备完善的国际会议中心,以各不相同的结构、形状、姿态与色调,分布在市区的各个角落,使马尼拉这个东方城市具备了相当现代化的规模,给人以颇为深刻的印象。
今天,马尼拉已成为亚洲一个重要的国际贸易与旅游中心。菲律宾航空公司与十几家外国航空公司,总共有一百四十七次班机通向世界各地,从航程最短的香港直到南美遥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全市有近万间头等旅馆房间,一万多辆出租汽车。马尼拉港的三个码头,每天可以容纳几十艘远洋货轮吞吐大量进出口商品。
菲律宾朋友说,马尼拉东南部的马卡迪,是一个新兴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应该去看一看。我们在一个下午驱车前往。只见银行、商店鳞次栉比,汽车往来如梭,橱窗里陈列着从食品、衣着、电器用具到小轿车的各种高档商品。走进全市最著名的“鲁丝坦”超级市场,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百货与食品。从日本的罐头、巴黎的化妆品、意大利的服饰到中国的瓷器古董,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不过,价格相当昂贵。一双精制的女高跟鞋标价六百个比索,一瓶法国陈年白兰地酒要值一千五百个比索(七点八比索合一块美元)。
马尼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从西班牙殖民者到此开埠算起,已有三百年的历史。因此,与这些新兴的街道、高楼和住宅同时存在的,还有不少古老的建筑与遗迹。市内有一个斑驳、陈旧的城圈,从前是西班牙总督所在地。那里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火车头与汽车。它们也许是现在奔驰在马尼拉街头的新式汽车的曾祖父了。建于十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教堂,具有欧洲巴罗克式建筑的风格。而桑多·托麦斯大学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年的历史了。菲律宾朋友说,它比一六三六年创办的美国哈佛大学还古老。
马尼拉的唐人街,叫王彬街,也是旧城的一角。这里街道比较狭窄,店铺很多,大部都有中文招牌。店面设在骑楼之下,很有点象我国广州的街景。唐人街的入口处,立有纪念中菲友谊的一座牌楼,街上还有一座王彬铜像。他本来是个华侨印刷工人,曾与菲律宾人民一起英勇反抗过西班牙的殖民统治,因此后人一直纪念着他。他们与菲律宾人民互相通婚,共同营生,为菲律宾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王彬街一带,时常可以看到一种菲律宾人称为卡里沙的小型马车。拉车的马匹身躯很小,类似我国的川马。车座三面敞开,漆上红绿颜色,装扮得很漂亮。开始我有点纳闷,为什么现代化的城市还要保留马车?后来菲律宾朋友告诉我,这是为了让旅游者花二、三个比索,登上马车,在蹄声得得、辘声轧轧中绕行几圈,领略一番十七、八世纪的西班牙风味。不过,这种马车是不能在市中心热闹地区通行的。
马尼拉的市容,看起来十分整洁。各种车辆虽然川流不息,挤满街道,可是交通秩序仍然有条不紊。我们车行过处,常常看到有清洁工人在打扫马路,他们有男有女,上身穿红衣,下身穿黄袴,都是尼龙制品,头戴尖顶草帽,胸前印着“马尼拉助手”的字样。在炎日酷暑之下,他们汗流浃背,打扫不止。据马科斯夫人在会见我国对外友协代表团时说,这种人工打扫马路的办法,是她在访问中国时学来的。因为她觉得人工比机器搞得细致干净。在马尼拉,我们确实没有看到垃圾成堆、果皮乱扔的现象。这是不是说明,现在该轮到我们向人家学习了?
在菲律宾,何塞·黎萨尔的名字与作品,家喻户晓,人人仰慕。这次到马尼拉,得有机会到黎萨尔广场去向这位英雄凭吊。广场位于马尼拉湾畔,相当开阔,差不多有天安门广场四分之一那么大。那里佳木葱茏,百花争妍,气象万千。黎萨尔铜像与纪念碑就座落在一片芳草绿褥之间。黎萨尔身穿大衣,左手屈于胸前,两眼炯炯,望着海湾,神态自若而又威严。
何塞·黎萨尔把他年青的一生,献给了菲律宾人民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崇高事业。以身殉难之日,不过三十五岁。据传说,他被押往刑场的时候,英勇不屈,昂首缓行,镇定安详得就象散步一样。西班牙殖民者反倒心惊胆颤,如临大敌,派了炮兵、骑兵驻守刑场。刽子手开了七枪,黎萨尔才仰天倒下。黎萨尔临终前留下的绝命诗千古传诵,充满了对祖国独立自由的必胜信念。他向人民发出召唤:
“假如要用我的鲜血去增添黎明的绚彩,
拿了它吧,为着你的宝贵的需要,
让它的丹红染上那令人觉醒的光芒!”
黎萨尔作为一个革命者,也以他的杰出的诗歌和小说来同西班牙殖民者进行战斗。他的名著小说《起义者》与《不许犯我》,去年已在我国译成中文出版。他以惊人之笔,无情地揭露和鞭挞了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在我们离开黎萨尔广场的时候,耳际好象响起了“不许犯我”的声音。
“不许犯我”,这正是何塞·黎萨尔留给他后代同胞的遗训,也正是菲律宾人民今天坚决捍卫祖国主权独立的誓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