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不寻常的花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21
第6版()
专栏:

不寻常的花瓶
政协全国委员会机关 石肖岩
丙辰清明节清晨,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台阶上出现了一个花瓶。花瓶一尺多高,瓶壁呈金黄色,上面刻着“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鲜红的仿宋字;瓶里插满了绚丽的鲜花,点缀着几枝翠绿的松柏。花朵和松柏上,安放着一个小小的镜框,里面是亿万人民日夜思念的敬爱的周总理的遗像。遗像下方,是一个黑绸结成的花球,两旁垂挂着黑色的挽联,上面写着“敬爱的周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誓将遗愿化宏图”,落款是“青年工人敬献”。花瓶放在一个特制的金属凳上。凳面上铺了一块紫红色的丝绒。
花瓶一在纪念碑旁出现,立刻吸引了无数一早赶到天安门广场来悼念周总理的群众。
“啧啧,做的真有特色,太精巧啦!”
“看,花瓶里还有总理喜爱的马蹄莲呢!”
“谁做的,青年工人?哪个单位的?”
人们七嘴八舌地赞赏、议论。我用劲挤到花瓶跟前,端详着花瓶、挽联、红丝绒和那个别具一格的金属凳子,忽然想起不久前碰到的一件事。
三月下旬的一天夜里,我到七机部去看一个朋友。一进屋,听到四个青年正在气愤地议论有人反总理,诬陷邓小平同志。大家决定做一个特殊的花瓶,清明节那天送到纪念碑前,祭奠周总理,为邓小平同志鸣不平,向一小撮野心家、阴谋家宣战。事后,在他们组织下,家住七机部宿舍的十八位青年一起动手,制做花瓶。不久,花瓶制成了。铝质瓶身和钢质底座,是二○○厂、六九九厂几位同志冒着风险加工出来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个仿宋字是北京刻字厂老艺人的高超手艺;紫红色的丝绒,是驻守新疆边防的一位解放军干部敬献的;那黑绸花球,是永定路商场一个女售货员含泪扎成;瓶里装的朵朵鲜花、枝枝松柏,是由二十个单位的二十三位同志分别采集的。
“同志们注意,千万不要碰倒这个花瓶。”
一个男同志高喊的声音,打断了我的回忆。原来,围观花瓶的人越来越多,谁都想挤到跟前,仔仔细细看一看。
“哎,这花瓶还有点名堂呢!”身旁,一个中年人对他的同伴说,“你瞧,花瓶下面那个凳不是‘邓’的意思吗?上面那个小花瓶不是‘小平’的意思吗?还有那块红丝绒。如果把它们连起来,不就是……”
“哦,……有道理,送花瓶的人想得真巧妙!”同伴高兴得竟不由自主地喊出了声。他俩象讲解员一样向周围的人解释花瓶、凳子和红丝绒的寓意,人群顿时沸腾起来。不一会,看特殊花瓶的人,把纪念碑四周挤得水泄不通。
下午两点多钟,在场的群众,眼看花瓶在人潮拥挤下,很可能被碰坏,提议把花瓶放到国旗旗杆四周的栏杆上去,让大家都能看到它。
于是,几位同志抬着花瓶,数千名群众前后簇拥着,向国旗旗杆走去。当警卫战士和几个同志一同把花瓶放进旗杆旁汉白玉栏杆里面时,人群响起一片欢呼声。
“同志,请把我们的花也插到花瓶里去!”两个女青年,挤过厚厚的人群,递上了两束白花,全场又爆发出一片叫好声。
“还有我的。”一束正在怒放的迎春花,通过密集的人群,也递了过去。
人群更加沸腾了。
后来,群众又把花瓶抬到了旗杆基石上,几个小伙子上去,用铁丝把花瓶和下面的“花架”都牢牢地拴在旗杆上。
见到这样的场面,谁的心情能不激动!这不是一个普通的花瓶,它连接了成千上万颗心,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深切思念,对邓小平同志的爱戴,对那些野心家、阴谋家们的刻骨仇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