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两位老归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21
第6版()
专栏:

两位老归侨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申嘉廉
一个朋友告诉我,《人民日报》的图片橱窗里有我父母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总理的大幅照片。下班后我赶忙去王府井看。真的,是我那年迈的双亲——八十三岁的父亲搀扶着拄了双拐的七十五岁的母亲在纪念碑前。不知是哪位摄影师,把两位老人的满脸哀伤和悲愤收入了镜头。看着照片,丙辰清明的情景涌上了我的心头……。
明天是清明了。这几天,我夜夜都到天安门广场去,在白花丛中,在哀歌声里,和千百万并不相识却又分外亲密的同志一起,痛悼总理,忧念国事。夜半回去,父母总还开着灯坐在桌边等着,等着我回去向他们讲述天安门广场牵动全国人民心弦的悼念活动。听着听着,他俩老泪纵横,长声叹息,夜夜如此。
我父母在南洋华侨教育界工作了四五十年,在半个世纪的异域生活中,“祖国”是他们最珍贵的两个字。旧中国使华侨成了寄人篱下的孤儿,历尽艰辛的生涯更使他们把解放了的祖国当作幸福的源泉。
在侨胞心目中,周总理的形象从来是和祖国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高连在一起的。周总理是民族尊严的象征,是世界伟人,又是侨胞的亲人。一九五五年万隆亚非会议期间,我父亲作为华侨代表之一,向周总理、陈毅同志和廖承志等同志致敬。会后父亲给已经回国上学的我写信,详细叙述了他和总理握手时的激动心情。父亲回想起四十年前和总理在南开同学时期总理的革命言行,想到总理戎马倥偬数十载的勋业,建国后日理万机的辛劳,更想到当时环境险恶,总理无畏地赴会,无限敬佩而又不免暗中担心。会议期间,总理会上会下,到处赢得了国际人士的普遍尊敬和侨胞的衷心爱戴。华侨们自豪地逢人便说:“我们的周总理来了!”
二十年过去了,我父母回国已经十多年。但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暴风骤雨中,周总理始终是归国华侨信赖和希望之所系。
这次,亲人的不幸逝世,生前死后的种种不祥征兆,紧紧地揪着全国人民的心,包括我父母这两位老华侨在内。
前几天,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一层又一层的花圈,一篇又一篇的诗词,点燃了人们最神圣的感情,广场成了亿万群众向往的地方。我知道父母也很想去,可是,两位七八十岁的老人,特别是我母亲,因大腿骨折,拄了双拐只能勉强移步,平时足不出户,要去天安门,谈何容易?老父亲只好喃喃自语:“胸中积有千言万语要向总理在天之灵倾诉,逆流肆暴,人民被压抑,何时还我民主,以舒五内之忿?!”老母亲常常摸着自己的瘸腿叹气:“力不从心,力不从心,去不了天安门啊!”看来,两位老人会把去不了天安门悼念总理当成终生一大憾事了。此心此情,做女儿的当然能理解。
清明节那天上午,我借到了一辆平板三轮车,把两位老人都扶了上去,孩子也坐在上面照顾,还带着双拐和凳子等必需品。自己蹬车,终于把我的老父亲和老母亲载到了天安门广场。在人潮花海中,两位老人艰难地、沉重地、有力地向前走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