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国家的建设方针措施调动了地方和港澳同胞积极性 深圳珠海加紧建设面目一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22
第3版()
专栏:

国家的建设方针措施调动了地方和港澳同胞积极性
深圳珠海加紧建设面目一新
据新华社广州四月二十日电 新华社记者戚休、史美泗报道:广东省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市和珠海市,按照现代化边境城市的目标,正在积极地展开建设,面貌在迅速变化。
最近,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宝安县改设深圳市,珠海县改设珠海市。国务院给两个市拨出一笔专款,建设农副产品出口生产基地和旅游业,并且进行城市建设。这两个市还充分利用邻近港澳的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国家建设这两个城市的方针和采取的措施,有力地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也调动了港澳同胞的积极性。
深圳和珠海历来担负着向港澳市场供应新鲜蔬菜、生猪、三鸟、塘鱼、水果以及鲜花等任务。随着党的各项经济政策的落实,现在中断了多年的边境地区小额贸易已经恢复,边境地区的公社和生产队一些农副产品可以直接销往港澳市场。外贸部门为了扶植边境地区社队发展集体养殖业,去年下半年专门拨出了一笔外汇贷款。目前,深圳市已经办起了二百二十个集体养猪场,建起五个以饲养“凤岗三黄鸡”为主的养鸡场,五十个蔬菜生产基地,二百亩鲜花生产基地,种植荔枝、柑桔、香蕉、方柿、菠萝等二万一千五百亩,其中一千亩以上连片的水果生产基地已有二十处。沿海的社队利用海湾放养了二千五百亩鱼、虾、蚝,平原地区新增加了淡水鱼塘三百六十多亩。过去以渔业生产为主的珠海,已办起了四十九个养猪场,四十个出口新鲜蔬菜的生产基地,今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天出口到澳门的蔬菜达三十多种。
港澳同胞中广东人占绝大多数。他们对建设自己的家乡有很高的积极性。很多港澳同胞主动找到深圳、珠海有关部门,要求由他们来投资办厂,建设风景区,开设旅游宾馆和别墅等。有的港澳同胞要求在深圳投资开办一系列工厂,建设“工业新村”,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有一位香港同胞签订了三个厂的来料加工合同以后,在一个月内就把各种设备运来,使深圳市的三家工厂很快投入了生产。目前,深圳市已签订了二十八个合同,产品有服装、皮鞋、羊毛衫、半导体收音机、旅行客车装配等三十九种。珠海市为澳门客商来料加工羊毛衫、劳动手套、手提袋等六个工厂,已经先后投产。由澳门同胞投资兴建一座毛纺厂,厂房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不到半年时间厂房就基本建成,机器设备正在安装,不久即将投产。
国务院非常重视这两个市的建设,要求两市凡是看准了的,要说干就干,立即行动,把它办成办好。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搞好筹建和施工,成熟一项,就干一项,早建成,早见效。有关部门要多关心两市的建设,主动地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建设中的困难,争取尽快地把两市建设成为具有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成为游览区和新型的边境城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