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徐秉衡创制飞机式掏槽钎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5
第4版()
专栏:红榜

  徐秉衡创制飞机式掏槽钎子
  王道义 孙克勤
徐秉衡在鹤岗煤矿是没有一个不知的,特别是青年工友们一提起他来,都羡慕的说:“好样的!值得咱们学习。”
他从十四岁就到工厂当学徒,到现在已十年了。现在是鹤岗南山煤矿机电工厂的旋盘工,他在一九四九年红五月生产竞赛中曾立过两次大功,十月生产立功运动中又立了两次大功两次小功。去年九月入团,今年一月矿区开第一次团代大会,被选为模范团员,又当上了团矿区执行委员、机电厂支部书记。生产可积极啦!
李庆萱创造药壶式掏槽钎子后,全矿工友纷纷提出要向李庆萱看齐。工友李景荣对徐秉衡说:“老徐看见了吗?李庆萱上报啦,多么光荣呵!咱们脑瓜也得好好动一动。”老徐心里着了急。他想:“李庆萱脑瓜好使,我也住了十多年工厂,又是青年团员,那能落在别人后边呢!”
在试验李庆萱创造的药壶业式钎子时,工友们觉得:“这钎子打眼有时不好使,放炮爱打筒,只崩一个炮窝,崩不出煤来。”这缺点已成为推广中的障碍。上级号召大家设法研究改进。徐秉衡响应了号召,按着药壶式钎子的结构,划了一张图样,每天下班后回家就研究,有时连饭都顾不上吃。一连十多天,也没找出个门道来,可是他的信心仍然很大,认为:“天下无难事,就怕心不钻”只要尽心研究,一定会想出办法来。有一天他到碎铁堆里找材料,发现了一把破铁钻,这就给了他一个启示:“要做一个象铁钻这样两面有刀刃的钎子,打眼一定能保住中心、打眼也会周正,放炮就不会打筒。”他这样想着,后来又反复的研究试验,到底创造成功了。工友们都很喜欢这个新钎子。使用方便,打眼速度快、旋出的药壶周正,抵抗力平衡,不打筒,爆炸力也大,前进二米五(矿山最高纪录),放一炮能崩十七、八车煤(最高纪录)。工友们看见这个钎子,形状很象飞机的翅膀,便给他起了一个很漂亮的名字,叫“飞机式掏槽钎子”。
飞机式钎子创出不久,青年团省工委给徐秉衡写去了一封贺信,鼓励他说:“……这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光荣,团的光荣,希望你保持这一光荣,更大的发挥力量、继续创造更多的新纪录……。”老徐接到这封信,乐的心花都开了!他特别把“保持光荣,继续创造”这两句话牢牢的记在心里。工厂行政方面则奖给了奖旗,并号召大家学习徐秉衡的创造精神。
夺取红旗的念头,又挂在老徐的心上了。他这回不是闷着脑瓜自己干了,而是在技术学习班上经常和大家研究,经过努力,又创造了飞机式钎子使用的“掏煤粉器”;改进旋螺丝使用的扳牙架,和职员田向荣共同研究创造了“送药器”。由于他的影响和帮助,团员李景荣也创造了“打岩石的钎子”;团员王忠英改进了“变压器”;团员章仁金改进了“矛头牙轮”。
徐秉衡的车床上终于插上了一面“创造”奖旗。模范组奖旗,也被他们小组得去了。当人们夸奖徐秉衡的时候,他总是谦虚的说:“不算什么,没有李庆萱同志创造的“药壶式钎子”,我那能创造出“飞机式钎子”?没有党和团的培养,没有大家的帮助,我更谈不到创造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