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中国花纱布公司华北区公司 用加工方式扶植私营纺织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6
第2版()
专栏:

  中国花纱布公司华北区公司
  用加工方式扶植私营纺织业
【本报讯】记者康伟中报道:中国花纱布公司华北区公司自今年三月起,以加工方式扶植华北各地私营纺织工业,在目前不少工厂面临销路困难情况下,使私营纺织业得到了正常生产的保障。
据统计:三月上旬天津的恒源、北洋、大生,唐山公私合营的华新等私营纺纱厂,和石家庄私营大兴纱厂(该厂去年发还后仍继续进行加工),都先后实行加工,解决了产销问题。因而整个华北私营纺纱厂十万零四千余锭子,并未间断地转动起来。据四月份全月统计,华北花纱布公司供给各厂原料棉达二百一十万斤,加工收回纱四千余件、布七万五千余匹。且有大批棉纱作为加工织布的充裕原料。同时在加工中也适当保证了各厂生产上的一定利润(每件纱付工缴折棉二百一十五斤,原料棉四百一十斤,共折合每件纱六百二十五斤的交换比率),发挥了劳资双方生产积极性。有些生产较好的厂子,每件纱加工可得纯益约折合三十斤棉花。纱厂生产每件纱可得百分之五左右利润。由于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均已解决,资金周转也无困难,因此各厂对工薪亦都能按时发放。职工生产积极性也空前提高。四月份恒源纱厂单位产量较三月份高出百分之二。北洋纱厂四月份纱产量较三月份提高百分之十点六。更重要的,是在劳资双方协力和花纱布公司及时的指导下,产品质量也较前提高。如天津大生纱厂,过在多生产二十支合股线,质量差,销路迟滞,但经加工后,花纱布公司要求改进质量,厂方也开始从事改进。
花纱布公司不仅以加工方式扶植规模较大的私营纺织工业,且对华北区城乡小型的纺织业亦加以扶植,特别在灾区曾广泛地结合各地合作社组织纺织手工业生产,对灾区群众生产自救,曾起到一定作用(供给合作社每月棉纱一千余件,组织灾区纺织尚不在内)。仅据四月份统计,公司直接以纱换布扶植天津、北京、太原等城市及广大农村的电力机一千五百五十五台(电力机多在天津),人力机六千一百九十五台(其中三千八百台是在灾区),每月交付各种纱三千三百七十九件,生产布达十二万四千匹。每匹十二磅布加工费小米或玉米面四十斤。以此计算,每月就拨给生产者(更重要的是灾民)相当四百二十万斤小米,每人每月所需以四十斤计,每月就保证了十二万人的生活。
最近华北花纱布公司在检讨工作中曾提出:加工扶植私营纺织工业上尚存在不少缺点。首先是缺乏计划性,缺乏精确经济核算,以致对某些非灾区的、本身早已缺乏存在条件的落后手工纺织,亦曾加以盲目发动和扶植,造成了公司方面成品滞销的毛病;且每匹按目前市价计算须赔钱三万元以上。同时在组织加工工作中,某些工作人员还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对收布付纱等手续缺乏研究,且有时因资金运转不够灵活,不能及时拨付加工费用等均曾给私营纺织工业一些困难。特别是在扶植染织业方面,因计划几经改变,给私营染织业增加不少困难。该公司决定采取继续扶植电力机,而对部分非灾区人力机则采取逐步使其转业的方针,以便有重点地恢复与发展机械纺织工业。并对面临淡月的天津、北京染整业继续扶植(四月份曾加工染布两万余匹,部分工厂得以继续开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