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苏联的钢为什么不够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4-30
第6版()
专栏:

苏联的钢为什么不够用?
新华社记者述评
苏联的钢产量从一九七一年开始就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一位,但与此同时苏联自己生产的钢仍不够用,还要不断进口大量钢材和钢管等。这是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越来越引起人们思考的一个问题。
苏联《消息报》最近的一篇文章写道:“现在我们生产一亿五千一百万吨钢(一九七八年苏联的钢产量),几乎是全世界全部产量的五分之一,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都多。但是,非常奇怪。虽然不论是按绝对量还是按相对量(按人口平均)来说,(苏联)生产的金属都很多,然而仍不够用。企业常常处于吃不饱的境地。生产的很多,并且年年增长,但照样短缺,怎么会这样呢?”
是的,这的确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
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九一三年,俄国的钢产量在世界上就已占第五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九四六年,苏联的钢产量占世界第二位。近十五年来,苏联领导集团为增强其争霸世界的军事经济实力,竭力“加速发展钢、轧材和生铁的生产”,而且据称“现在金属问题仍是注意的中心”。据统计,一九七一年至一九七五年期间,苏联钢铁工业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一九五六年至一九六○年期间的三倍。近几年来苏联的钢产量超过美国,但这期间苏联进口黑色金属的数量却大幅度增长。据苏联外贸年鉴的统计资料,一九七一年苏联进口近六亿卢布黑色金属,进口钢材一百八十万吨,钢管一百四十万吨;一九七五年进口的黑色金属达二十四亿卢布,进口的钢材增加到近四百万吨,钢管是二百二十万吨。最近三年这些产品的进口数额及其在苏联总进口额中所占的比重,更大大超过一九七一年的水平。
那么,苏联生产的大量钢都到哪里去了呢?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近来莫斯科报刊透露的有关苏联钢生产和消费的一些情况:
——钢的出材率低,钢总产量和钢制成品之间差数很大,今年苏联计划冶炼一亿五千六百万吨钢,“计划从冶炼出来的全部庞大数量的钢中生产一亿零八百七十万吨成品轧材,一千八百二十万吨钢管,并为翻砂工生产九百万吨钢水。钢的总产量和钢的这些制成品之间的差数为二千多万吨。这是被炼钢工人马上送去重新熔炼的生产废料。”(《真理报》一月二十二日)
——“由于金属质量不够高以及机器制造和金属加工业的许多企业工艺落后”,“总计每年有达二千万吨的钢成为废料,其中有八百万吨变成切屑。”(《消息报》一月二十六日)
——“苏联中央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在机器制造厂里黑色金属废料的比重达到百分之二十八。平均只用了百分之七十二的轧材。而且这种比例已经多年不变了。那么,我们是为制造废品才生产将近一千五百万吨轧材的吗?”(《真理报》一月二十二日)“从一九七○年到一九七六年各机器制造部钢材的利用系数一直保持在零点七二的水平。这就是说,有百分之二十八的金属变成废料。金属屑的数量从一九七○年的六百七十万吨增加到一九七五年的八百三十万吨,一九七六年机器制造业的废料数量就已超过一千八百万吨。”(《经济问题》杂志一九七八年第六期)
——不注意保护金属,“仅仅列举一个数字,锈蚀损失每年就达一千五百万吨。”(《消息报》一月二十六日)
——“现在苏联用同等数量的金属制造出的机器和其他产品,比如说,要比美国或日本的少。”比起外国产品,苏联生产的机器和设备“既重又大”。(《消息报》一月二十六日)“我国(苏联)比美国冶炼的钢多百分之二十、铁多百分之三十二,但是我们制造出的工业产品约比美国少百分之二十,因此,苏联工业中金属的使用量就相应地比美国的水平高百分之五十和百分之六十。”(苏联《美国》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五期)
以上这些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苏联虽然在钢的数量上领先,但这些钢在国民经济中所能发挥的实际效用却差得很远。不少钢是白白生产了,或者被浪费掉了。
除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原因外,苏联国民经济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是造成《消息报》所说的“非常奇怪”的现象的重要原因。关于这一点,苏联报刊是这样说的:
——“我们(苏联)在世界上第一次研制成功连续浇铸钢锭的方法和设备”,“根据目前的规模,这种方法可以多生产一千多万吨的轧材……但是我们用这种方法浇铸的钢却不到百分之十,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意大利用这种方法浇铸的钢已超过三分之一。”(《真理报》一月二十二日)
——“如果我们大大扩大轧材品种,提高金属产品的强度,严格按照订货供应金属产品的话,我们也能够更多地节省轧材。但是这样的事不常有。目前我们普通的、强度较低的轧材比某些其他国家多,品种则比较贫乏。不按定货供货的量特别大。比方说,制造车厢骨架需要重量轻、强度大、价格低的弯曲型钢,而钢铁生产者给车厢制造者提供的却是笨重的‘角钢’。强度没有增加,空车厢的重量却增加了。又比如说,消费者向钢铁生产者订了一千吨直径为十毫米的钢条,而得到的却是厚度为十二毫米的钢条。重量相等,但钢条的总长度缩短了,这就是说,成品的数量也将减少,因为有更多的钢要进行刨削。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因为钢铁生产者的劳动是以轧材的吨位来作计划和进行考核的,所以从经济观点出发他们所关心的首先是生产重量大的型钢。轧钢机的生产率也是用吨位确定的……计划是从‘吨位立场’出发制定的,尽管对这种态度的不明智作过许多口头和书面批评。”“计划指标给企业和社会的利益之间制造明显的矛盾。”(《真理报》一月二十二日)
——“延长机器两次检修之间的间隔时间,我们(苏联)每年将能节约几百万吨轧材。目前每一台挖土机在它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所‘吃掉’的零备件要比它自身的重量多一倍……因为被替换的零件的成本也算在修理工完成计划之内,因此换的部件越多,工资就越高……机器制造者从经济观点出发关心生产耐久的、牢靠的机器,而修理工却想把更多的零件重修一遍。”(《真理报》一月二十二日)
——在苏联,“包括基本投资在内,用于每一百万吨轧材的全部费用达三亿五千万卢布。但是,如果钢不是用生铁来冶炼,而是采用在平炉或转炉中冶炼旧机器和机床——废金属的办法,那么生产每一百万吨成品钢材的费用将比用铁矿来冶炼便宜将近四倍。现在应当用废金属炼出将近七千万吨的钢。给钢铁工人供应这种原料越多,国家用于生产轧材的费用就越少。遗憾的是,最近收购废金属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下降,尽管随着机器产量的增加,金属资产的报废部分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金属积压在工厂里,埋在工地的土地里,污染着农田……”(《真理报》一月二十二日)
这一切当然是苏联钢产量已居世界首位但仍不能自给自足的一些因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把越来越多的钢铁投入大规模扩军备战上去了。
苏联钢铁的最大消耗者是“吃钢铁的老虎”——军火工业!
苏联领导集团为了对外侵略扩张和称霸世界,多年来不断加紧扩军备战。近几年苏联的国民生产总值约为美国的一半,但其实际军费却大大超过美国,去年苏联的实际军费支出比美国多达百分之四十。克里姆林宫在发展重工业的幌子下,拚命扩充军工生产。据计算,苏联从一九六五年以来对军事工业的拨款的年平均增长率达百分之十九。苏联军火工业的恶性膨胀,远远超过了钢产量的增长。从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五年这十年期间,包含着大量军工生产的机器制造业的增长速度比钢铁工业的增长快两倍多。
正是在苏联钢产量领先和钢材进口量大幅度增长的年代,苏联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军火库。苏联的战略核武器已同美国不相上下,而常规武器则大大超过美国。以坦克为例,目前苏联的现代坦克的数量相当于美国的五倍,如果把型号较老但仍可使用的坦克也包括在内则相当于美国的十倍。美国一个军事专栏作家最近指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现在还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大量生产大炮、飞机、舰只和各种武器”。可想而知,这对苏联国民经济是多么沉重的负担!这就必然造成苏联经济的畸形发展,“虽然不论是绝对量还是按相对量(按人口平均)来说,生产的金属都很多,然而仍不够用”;虽然进口的金属、钢材和钢管等大幅度增长,但一般民用企业仍然是“经常处于吃不饱的境地”。
本来,发展钢铁工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国防来说都是必要的,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苏联钢铁产量居世界首位但“仍不够用”的主要原因说明,克里姆林宫实行的是军国主义方针,是加紧搞国民经济军事化,是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疯狂地进行战争准备。这种方针决不会象克里姆林宫所鼓吹的给苏联人民带来福利和给世界人民带来和平。(附图片)
原载苏联《鳄鱼》画报的这幅漫画的标题是:金属变态。图上方的引语是:“金属损耗在国民经济中仍是高的,而且实际上没有减少,对此是不能容忍的……”
上图钢材上所写的是“一千卢布”。下图加工件上所写的是“一千五百卢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