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西安私营工商业中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6
第2版()
专栏:西安通讯

  西安私营工商业中的几个问题
本报特派记者 林韦
西安是西北第一个大城市。西安的工商业,在西北是有代表性的。
三、四月份以来,随着物价的回落与稳定,西安市过去经常大量囤积物资,操纵市场、威胁着六十万人民生活的大面粉商、纱布商,都不得不贱价抛售过去囤积的物资;十多年来一直存在着的争购物资现象停止了;过去依靠高利贷和投机而发财的私人银钱业、专供官僚买办们享受而与广大人民无关的化装品业、西餐业、西服店等,有的关了门,有的没了生意。迷信品制造业与烟酒奢侈品业,情形也差不多。另一方面,有些为国计民生所需的工商业,也因下述各种原因暂时陷入困难的局面:
第一、是生产过剩。以面粉业为例:全市粉厂一年能产粉六五五万袋,但西安市实际需要不过二七○万袋。过去因蒋胡匪军云集西安一带,需粉量极大;西安商人与一般市民又均以面粉为重要的囤积与储蓄对象;解放初期,物价仍一直波动,人们还是存货不存币,所以从未显出面粉生产过剩的现象。现在物价一落,大量存粉拥入市场,问题就严重地暴露出来了,面粉每袋从十二、三万一直落到四万多,还是卖不掉。
服装与日用品制造业的萧条,也反映着同一问题。全市服装制造业多至五百六十九家,也是适应胡匪统治时期大量军队需要而发生的畸形现象。现在需要减少,这些行业自然没有销路。
针对这种情况,目前急须主动地组织一些最困难的工厂转业,如组织较小的粉厂迁向各产麦区的较大市镇等。
第二,有些生产品的滞销是暂时性的。原因不是生产过多,而是由于人们暂时有点积蓄,对物价还抱着观望态度,不肯购买。比如西安的布匹,即使将所有纺织业的电力与人力织机全部转动起来,一年也不过能织一百多万匹,离实际需要还远。过去西北不仅能销售西安一带织出的布,还能销售许多上海来的布。将来按照正常的需要,也还需要外省来的布。对于这类显然有前途的生产事业,特别是技术水准相当好的雁塔布之类的生产,政府的工商贸易机关如果及时的收购成品或委托加工、订货等办法加以帮助,仍能维持一定的价格水平,保持继续生产。目前西安布价低于或等于上海布价的现象是不合理的。纱与布的比价,现在也发生不合理现象。以前西安一件纱能换二十五、六匹布,现只能换十九匹多,离统一比价还相差十分之一以上。原因是西安织机少而纱的产量多,公私都有相当存量;又加上华东有的公营贸易公司又将青岛纱运入西安,故纱价跌落特剧。这些,应该经过国家的工商贸易机关适当调整公营企业的生产与运销工作,使其更有计划性。否则不仅是对某些应该保存的生产事业不利,而且会使国家贸易机关也受到直接损失。此外,西安的中南火柴厂,也是具有近代技术水平的工厂(可与青岛相比),如果适当扶助是可以保存下去的。
第三,与采取上述办法同时,要帮助应该保存发展的私营工厂进行经营管理上的改革,紧缩机构,调整职工,改善劳资关系,提高劳动效率与产品质量,以减低成本。大华纱厂今年二月上旬,每天平均消耗、回花、回条、粗细纱头、皮棍花、油花等三千八百九十磅,超出正常消耗量百分之四四·六。其他浪费与无政府现象也极惊人。近经市府工作组帮助建立各种民主的管理制度,调整劳资关系后,三月份平均产量即较二月上旬增加百分之三六·八,原料浪费减少百分之七·七,次布率减少百分之十四,每件纱所用人工减少百分之六·五,每匹布所用人工减少百分之十五,三月份发电用煤较一月减少二十五吨,总务杂支减少一万多折实单位,全月伙食上的节省(减少剩饭剩菜)够全厂三三五○人八天吃粮。这样,该厂三月份获利即达五亿余元。中南火柴厂也在市人民政府与贸易机关领导帮助下实行改革,并已获得相当成绩。
此外,还必须大力组织与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才能使现在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工商业继续维持。西北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大量农牧民在打石取火,一方面城市中有大量火柴卖不出去。一方面许多农牧民没布做衣服,一方面城市中有大量布匹发生滞销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需要实行土地改革,发展农村生产力与提高购买力。但在未进行土地改革以前,也有若干可做的工作。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有组织地收购农村中的羊毛、猪鬃、药材等土产特产,使这些因无人收购而大量糟踏着的物品得以出口,换取外汇;同时也增加了农村的购买力,扩大了人民币流通范围,对稳定金融物价有相当作用。据调查,西北羊毛年产在四、五千万斤以上。如果都变成农民的购买力,对工业产品的推销是有很大作用的(现贸易部门已在作部分的收购)。二、在农村普遍发展合作社(并不一定要等到土地改革后才能组织),发展工业品的担挑零卖,减少农民远道购买的困难,也可增大若干产品的销路。现在西北合作社还很少;如能发展起来,并不只是销售贸易公司的商品,同样能销售许多私营工商业的商品。但要想这样作,必须改变某些工商业家在战争环境及通货膨胀时期普遍发展起来的暴利思想。现在还有一些工商业家恋念着过去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二百、三百的超额利润,看不起一成二成的正常利润,说这叫做“白干”或“赔钱”。他们必须转变经营方针,实行薄利多销。手工的铁业、纺织业、皮革业等,应该适当地向农村迁移,改制各种农具,改织农民所需要的布匹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