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在“群众号”列车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6
第2版()
专栏:东北通讯

  在“群众号”列车上
本报特约记者 石果
四月二十一日,在沈阳东站,我上了开往吉林的群众号火车。
在三等和二等车的中间,有一节既不是三等也不是二等的车厢。里面设有软席(有弹簧的坐位),和卧铺。铺上躺着的是怀孕的妇人,和二、三个月的婴儿;坐着的有中年和青年母亲,在逗着孩子们玩。她们像坐在家里一样轻松。这是为母亲和孩子特设的“母子车”。
在二等车里,有随车书库。书箱上放着论人民民主专政等理论书;也有高干大、鼓风炉旁四十年等文艺作品。
每个车厢都设有广播机,随时播送着车长的通告。当火车要到抚顺站时,车长提前广播通告:“本列车下一站是抚顺,停车十分钟。请要下车的旅客们准备好自己的东西。”
火车在急行着,车轮闷声闷气的哼着,旅客都有倦意。这时广播机又放出声音:“向诸位报告一个新闻:我军胜利登陆海南岛。”这胜利消息振奋了车厢里所有的旅客,他们一齐的欢呼。
火车在祖国大地上奔驶着,祖国春天的景象,展开在眼前,树枝挂绿,小草新生,自由的农民在农田里工作。车内广播机奏起“祖国进行曲”。听着这个热爱祖国,歌颂自由和幸福的歌声,愈使人感到亲切。我们的人民也满怀着希望和信心,为祖国的自由和幸福而努力建设。
火车上的种种新印象,使我联想起十三年以前苦难中的旧中国的火车。那时,一个人出门走路,无论在那条铁路的火车上,都会感到一种不安和紧张:怕上错车,怕坐过站,怕丢东西,怕触犯了火车上的路警,怕得罪了车队长。在南满路一个车站上,我看见过日本帝国主义指挥的铁路人员。他们在买票人的背上用粉笔划上号数,按号买票,使人感到愤怒和耻辱。在平汉路的火车上,我看到国民党的铁路人员,毒打丢了东西的旅客。在正太路上,我看见阎锡山的铁路人员,把病人推下火车。
现在我所坐的“群众号”列车却与人民有着这样深厚的友谊。
去年五月二十三日,群众号列车到达抚顺站。因前边发生“脱线”(火车出辙)事故,群众号必须在抚须站停留一夜。当时车上设备不完全。没有餐车,车内小贩已把食物、茶水卖完,摆在旅客面前的是饥、渴。摆在车长面前的是:脱离群众呢?服务群众呢?人民铁路的车长,采取了服务群众的办法。他与抚顺站长商妥,动员了站上的员工家属,给旅客做了大米粥,准备了咸菜和开水,解除了旅客的困难。开车有希望了,可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在梅河口换车的旅客,都会错过换车的时间。准备换车的旅客都在着急。车长十分注意这件事。他用电话与梅河调度员商量办法,请示主管的路局。问题解决了,旅客都喜欢。群众号列车到梅河口时,换车旅客顺利上了另一列火车。他们站在车门上,靠在车窗前,看着徐徐开行的群众号欢呼:“群众号!再见!车长!再见!”
在去年六月三十日,群众号列车走到清源——英额门间。车内有一孕妇,就要生产。这是个生死问题,车内马上紧张起来。车长用广播机征求医生,一位热心的助产士出来。一位老太太自愿帮忙,把临产的妇人扶到另一车中,妇人得以顺利的生产。车长给她准备了开水,买了鸡蛋。到沈阳时,车长写一封信,托一位在东关住的旅客把产妇送到家里。产妇的丈夫深受感动,他跑到车站找群众号车长,见面就说:“天下工人(他是冶炼工人)是一家这句话,我今天更明白了,我在工厂里要更加劲生产,来报答你们的友谊,为了不忘记人民铁路的好处,我决定要给这个孩子起名叫‘车生’”。
去年十月十八日,群众号行驶在沈吉线上。在三等车内,有婆媳二人带着一个小孩,因媳妇初次坐火车,不知道车内规矩,叫小孩子在痰盂里大便。婆婆骇怕受罚,跟儿媳吵起来。车长来了。他耐心讲解了车上卫生事情,叫列车员把痰盂洗刷了。旅客们都说:这个问题,车长解决的很好。
群众号包车组能有现在的成绩,是因为他们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中一些经验,则表现在下述一些制度上:
固定同班制:由列车、检车、执法、贩卖、餐车等固定工作人员联合同班工作,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在开车前后,都开一次小组会,讨论工作任务,检查工作情况。有时机务乘车员、转运车长也参加这种会议。
安全小组制:把同班乘务各方面的工作人员,联合分成三个安全小组,分段负责。同时互相密切联系,照顾旅客的安全,保障车上设备不受损坏,防止偷窃等事故发生。
集体劳动制:同班乘务员,在不妨碍本部门工作的条件下,互相帮助。如检车员帮助执法队检查,贩卖帮助列车员清扫,行李员帮助供应社装卸货物等。
三检制:防止补票发生错误、车长办完补票手续后,自己先检查一次、再与列车员互检一次,到达后再检查一次。车内补票没有发生过错误。现在三检制已推行到全段各包乘组。
三签制:汇报签:由车长把同班各方面工作人员在车上的工作情形,写在签上,寄给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上级。传达签:由各车长把本列车工作情形和经验,写在传达签上,在会车(错车)时,彼此交流工作经验。试问签:各包乘组互相提问题,互相解答问题。
群众号的原来的基础并不好的。
在一九四九年“五一”前,东北铁路总局整顿客车,责成各管理局修好一列客车。吉林机务段全体员工一致努力,把一列破旧的客车,修成一列装备完全的客车。在“五一”命名为群众号,由李静华包车组负责。当初车体装备很差,车窗大部分钉着木板,车内只剩三个灯能亮,检票都得带着瓦斯灯。痰盂也只剩下三个。脸盆、便所都没有水。没有二等车,没有卧车,没有餐车。暖气也不好使,有的车热的穿不住棉衣,有的车冻的直跺脚。座位是木板钉的,经常有钉子出来挂衣服。更重要的问题是车轴常发热。路线不好,各部门工作配合不好,影响正点运行(不能按时到站)。由沈阳到吉林需走三十个钟头(现走十四小时三十九分钟)。
随着人民铁路事业的发展,经过艰苦的改进工作,现在群众号已拥有十个车厢:七个三等车,一个母子车,一个二等、餐车共用车,一个自用车。车上装有无线电收音机和车内广播机,新设备了巡回书库、救急箱。成为“吉铁”客运列车的旗帜。
在群众号列车上,我会见车长李静华,他二十七岁,吉林市人。对人谦虚、和蔼。乘务员都是青年,表现出活泼和愉快。在包乘组中有个青年列车员,叫孙宝生,过去好冒险而顽皮。他喜欢在火车开的很快时跳上车,喜欢在路线枕上伏下,让列车由上边通过。由于他的顽皮和冒险,各车长都不愿跟他在一起工作。他调到群众号列车上工作时,别的车长都为李静华担心,怕因为有了他而影响全组工作。李静华有信心帮助孙宝生。经过李静华的耐心教育,孙宝生已成为积极的青年团员。
李静华自己常说:我当了八年车长,前六年是糊里糊涂的混过了,后两年才知道为人民服务。是的,正是李静华知道了为人民服务,人民也知道了李静华。多少乘客,写了一百零八封信表扬他。
群众号列车和李静华包乘组创造了光辉的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迹,推动了吉林列车段全段的车长工作,使吉林列车段的客运工作提高了一步。吉林铁路管理局给李静华记大功一次,给全组记小功两次,并给奖两次。在三月九日,批准李静华包乘组为基干铁牛包车组。在三月十五日,东北铁路总局召开首届通告竞赛大会,李静华获得第一。
由一九四九年二月五日至一九五零年三月十五日,李静华包乘组走行了九万公里,车内补票进款三亿二千万元。
群众号列车不断的前进着。下一站就是吉林,我结束了十四个钟头又三十九分钟的旅途生活。我受到了很多的教育。列车进站了,我告别群众号列车,告别了车长李静华,我看着女列车员帮助母亲和孩子们下车,我随着有秩序下车的旅客走出了车站。
一九五○年四月二十五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