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学习和创新相结合——记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工人工程师邢德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03
第2版()
专栏:

学习和创新相结合
——记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工人工程师邢德海
一九七七年十一月初,北京市第一皮鞋厂厂长、全国轻工业劳动模范、工人工程师邢德海,参加了我国制鞋考察团,前往欧洲考察皮鞋生产的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回国后,他很快向全厂干部、工人和技术人员介绍了国外制鞋业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制鞋业在材料、工艺、设备、管理等方面的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和工人们一起制订出了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大搞技术革新的规划。规划明确提出了每个车间、每道工序技术革新的项目、具体措施和要求。他和技术员孙燕昌连续召开了各种专业技术会议,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加以落实。一九七八年二月,一场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向皮鞋生产现代化进军的战斗在全厂打响了。
移动冲头式龙门裁断机,是七十年代国外新发展起来的,这种设备采用液压先进技术,冲切吨位大,能多层裁断较大面积的皮鞋帮料,比这个厂正在使用的单臂裁断机提高生产效率三至五倍。邢德海和参加研制移动冲头式龙门裁断机的成员一起,根据他们在国外考察时得到的资料,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反复研究,很快制订出了攻关方案。正当工作进入关键阶段的时候,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了。为了争时间、抢速度,邢德海白天参加科技大会,晚上回到工厂和大家一起苦干。经过大伙昼夜奋战,三月份完成图纸设计,四月份进行机器加工,五月份组装,在兄弟单位的大力协助下,前后用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试制任务,投资仅为进口同类设备的七分之一。这台设备的主要技术性能达到了先进水平。
近两年来,为了实现皮鞋材料代用化,这个厂在研究试制皮鞋包头的代用材料,但一直没有获得成果。邢德海从国外考察回来时,带回了许多样品。他们决心攻克这一难关。一九七八年上半年,在他组织下,试验小组认真分析了国外样品,研究了国外的工艺路线和使用方法,还走访了北京地区的化工行业,经过上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在去年“七一”前后成功地研制出了浸渍型包头新材料。这种新材料无毒无味,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天然皮革包头的理化性能,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天然皮革。随后,他们又再接再厉,于去年“十一”前后成功地制造出了具有先进水平的程序控制帮工输送流水线。一年多来,他们先后试制成功了一百多项技术革新项目,其中三项达到了先进水平,五项填补了我国制鞋工业的空白,大大促进了全厂生产的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厂皮鞋产量比一九七七年增长了百分之十五。
多年来,北京市第一皮鞋厂和全国同行业一样,采用的都是大流水的生产方法和管理体制。由于多头领导,管理混乱,生产周期长达四十多天,而且产品质量差,品种变化少,效率低,成本高。长期以来,邢德海苦于找不出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
这次出国考察,打开了他的眼界。目前国外采用的是小流水式的生产方法和管理体制。工厂按专业品种生产线划分为单位,一个品种一条生产线,每个产品从做帮到成品只要经过一条生产线就能完成,生产周期八天左右,而且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管理有条理。
回国后,他一方面详细介绍国外现代化大生产的管理体制和生产方法,一方面积极做好改革的准备。一张冷粘凉鞋工艺流程图绘制出来了。他们按照新的工艺流程图,重新调整厂房,重新进行人员的配备和机器的配套排列,使冷粘凉鞋从绷楦到出成品一线贯通。经过一个多月的适应性生产,这条生产线显示出了很大的优越性和科学性。冷粘凉鞋的生产指挥统一了,生产效率和质量提高了,生产周期缩短了一半。在厂党总支的支持下,目前,他正带领广大职工着手对全厂的生产方法进行改革。
本报记者 李亚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