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消灭漏税现象力求负担公平 京市税收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6
第3版()
专栏:京市新闻

  消灭漏税现象力求负担公平
  京市税收增加
【本报讯】记者林洪报道:京市解放以来,各种税收数额增加。这是北京市财政收支接近平衡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全体税务工作干部积极努力,逐步消灭漏税现象的结果。以去年三月份的经常性税收为基数,六月份增至百分之二百四十九,十二月份增至百分之四百一十。一九五○年春季经常性税收,超过了原计划的百分之五十一点二。
京市税务局于去年三月十二日成立,不久,各分局也陆续建立起来。当时,税务工作人员很少,对城市情况又不熟习,还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城市税法,所以在收税时,曾经掌握保证城市财政供给和废除苛杂的原则,暂时沿用旧税制。国民党政府加在人民头上的各种苛捐杂税都取消了,以税目而论,由过去的三十七种减到十七种。在征收一九四九年春季营业税,一九四八年下半年营利事业所得税,一九四九年上半年营利事业所得税,和夏季营业税时,更按照新的税法,对有利国计民生的行业,分别予以减征或免征。这种作法,甚为广大人民所欢迎。
去年三月,京市全面开征各种税收,税务局曾碰到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不少工商业家吵着“营业情况不好,负担过重”。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解决这一困难,税务局在去年四月开征春季营业税时,采用了自下而上的“自报公议”的征收方法。在各行业中,又进行典型调查,作为公议中的参考。税务局掌握了实际材料之后,那些企图少纳税的工商业者便不再叫喊过重了。第二次补征一九四八年下半年度的营利事业所得税时,市税务局组织了有工商界代表参加的推进委员会,及由工商业者代表组成的各行业联评委员会,行业评议委员会,并健全了工商业户的小组。在有组织的群众协助下,税收工作开始走上正规的道路。在征收方法上,进一步采用了由上而下分配任务,和由下而上的民主评议的方式,同时又组织了几百人进行典型户的调查。两次征收的结果证明:在新解放的城市,政府对情况不十分了解,干部对业务又不熟习,采用民主评议并结合典型调查,是推动税收的较好办法。税务局几次典型调查的结果证明,一般工商业家实际负担的工商业税,都低于应负担的税额。税务局调查了三十三户国药业的纳税情况,他们缴纳的一九四九年上半年营利事业所得税及夏季营业税的数额,平均只占其应负担额的百分之七十二点四七,个别负担最高的户,也只占其应负担的百分之九十八。最低的只占应负担额的百分之二十八。二十四户西药业,平均负担数占应负担数的百分之七十二点四一,负担最高户占其应负担额的百分之九十八点五,最低者只占百分之三十八。但是,在行业与行业之间,或各行业内部,负担不平衡的现象是存在的。为了改进上述缺点,当条件成熟时,就应由“民主评议”的方法过渡到“自报查征”的方法。
经常性的税收,在全部的税收中占着重要地位。京市一九四九年度经常性税收共收入五千三百七十八万余斤小米,占全年税收总数的百分之五十五强。经常性税收课征范围甚广,税源又很分散,一般工商业者在国民党反动政府长期统治下,又养成了造假账和漏税的习惯,这就给征收工作增加了若干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税务局采取了加强经常性的缉私工作,和随时组织人力,进行全面或重点突击检查的办法,获得很大成绩。从去年六月到十二月,共查获违章案件一万八千四百六十一件。每一次突击检查以后,该月的税收必然增加很多。漏税现象虽已较前减少,现在还是很严重的。特别是在税局集中人力进行工商业税等中心工作时,经常税收就会显著减少。市税局准备加强稽查工作,并逐步作到“中心工作经常化”,以减少中心工作对经常税收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