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一个珍惜时间的年轻人——记技术革新能手胡小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07
第3版()
专栏:

一个珍惜时间的年轻人
——记技术革新能手胡小弟
很晚了,工人宿舍楼前的灯光下,有几个小青年在弹吉他、吹口琴、闲聊。这时,走过来一个魁梧的小伙子。他留着个娃娃头,脸上闪着亮光——经常在高温下工作的人,皮肤被烤得出油。
“你们怎么有这么多的时间?”魁梧的小伙子向小青年们打招呼:“你们现在还体会不到,时间是多么宝贵!……”
小青年们停止说笑,抬头看看他,说:“噢,你是北京市的技术革新能手胡——”
他们没有说错,这个小伙子就是搞成多项革新项目被北京市命名为技术革新能手的北京特殊钢厂小型轧钢车间的青年工人胡小弟。如果他们知道胡小弟是怎样对待和使用时间的,就更能掂量出他说的话的分量了。
今年二月,北京特殊钢厂小型车间停产检修。好玩的年轻人也许可以趁此机会“休整”两天。可是,在胡小弟看来,这是个搞技术革新的大好时机。他蹲在他已经初步改革成功的一台机器旁边,仔细检查着每个部件,拆了装,装了拆,又是锤,又是锉,外加上电焊……检修工人上班,发现小弟已经在那儿了;检修工人下班,看见小弟还没有走。不过,他们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小弟从来就是早来晚走的呀。可是,他们不知道,这一次,小弟除了吃饭,已经在车间里、在心爱的机器旁边搞了三天两夜了!
他检修的是什么机器?为什么这样着急?谁叫他这样做的?
他检修的是轧钢设备上的自动打字机。这台保证轧钢产品质量的重要设备,是胡小弟在电工技术员祝洪斌、电工徐克良的配合下,经过几个月的苦战,试制出来的。这种打字机要往烧得通红、以每秒三米的速度向前运动的圆钢上打字,而且要在二十米的钢材上,均匀地打四、五次,每次误差不能超过二十毫米。这就要求打字机自由落体式的偏心轮每周旋转的时间误差不能超过百分之一秒。为了这个“百分之一秒”,电工师傅和胡小弟花去的不是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而是几百甚至上千个小时。当然,小弟想的是另一些“时间”:打字机虽然初步成功了,但是,还不稳定,一出毛病,整个轧机就要为此停工,即使停上十分钟、半小时,也要给生产造成不小的损失。这个时间的代价更大啊!平时生产,打字机要用,不便修理,现在车间停产检修,不正好又可以改进,又不影响生产么!“不能休息,一定要在开工前检修好!”这是他自己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果然,在开工前半小时,他完成了任务。
有人问:“你连续工作六十个小时,不觉得累,不觉得时间长吗?”
小弟回答:“当时只觉得时间过得快。”
“难道不可以把时间缩短一点吗?”
“当然可以。机械是我设计的,检修稍微马虎点,谁也不知道。但我的心不允许我这样做”。
胡小弟就是这样对待和利用时间的。每天工作一班半到两班的时间,在他来说,是“家常便饭”。自从一九七三年胡小弟和李进明、黄崇立、贾文田等几个团员、青年成立了业余技术革新小组以后,几年来他都是如此。轧钢工是在高温下的体力劳动,干完一班很劳累,但他们下班后还要凑到一块搞革新。虽然他们是“业余”的,要求还满严呢。至今,小组的成员还高兴地“责怪”小弟说:“他可‘厉害’哩,干到紧张的时候,上厕所都不许!——他自己当然也不去。”有人给小弟算了算,他加班加点,从来不倒休、不存休,每年大约能做到四百五十个工作日。
一九七六年夏天,防震抗震期间,车间临时停工,胡小弟只回家打了个照面,安排一下,就回到厂房,和革新小组的成员一起继续搞起他们的革新来。他们的身边,垛着高高一摞钢锭,要是地震来了钢锭垛一倒,砸在身上,可不是好玩的。但是,他们不怕危险,忘了炎热,夜里困了就睡在操作台里。成群的蚊子来
“进攻”,他们就蒙住头,穿上雨衣、雨鞋,作为防“敌”铠甲。当时,更凶恶的敌人是“四人帮”。小弟他们这样干,还有被扣上“白专道路”、“出风头”等大帽子的危险。但是,他们不怕,他们最担心的是失掉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宝贵时间!
革新需要时间。革新也需要知识,而掌握知识同样需要时间。一九七一年胡小弟初中毕业来到特殊钢厂,他的实际文化水平只相当于高小。几年来,他除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以外,还结合技术革新,自学了《轧钢学》、《金属学》、《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三十多本书。时间是个“怪”东西,不能“增产”,却可以“节约”。胡小弟在时间上几乎成了“吝啬鬼”,他精打细算,尽量压缩生活上的每一分的“时间开支”,连走路的时间都不放过。车间附近有一间小棚子,他整个冬天就在这个“通风散热良好”的房间里住宿。“难道你不冷?”“我觉得住在这儿可以省去回宿舍走路用的时间”。这就是他的回答。他说:“想想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就知道怎样珍惜宝贵的时间。”
艾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