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机械化程度低的小厂起步实现现代化 上海伟力弹簧厂从现有的条件和能力出发,大搞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09
第3版()
专栏:

机械化程度低的小厂起步实现现代化
上海伟力弹簧厂从现有的条件和能力出发,大搞技术改造,实现生产自动化
上海生产的一种单人折叠钢丝床受到各地普遍的欢迎。外地去上海的旅客,往往都要买一个。这种床的床棚是上海伟力弹簧厂生产的,产量年年在增加,一九七一年生产四万个,去年达到二十多万个。
但是,对各地家具业同行来说,感兴趣的还不是这种钢丝床本身,而是这个一百来人的小厂建成了一个电子控制的自动穿棚机的群控车间,实现了钢丝棚自动化生产,一跃进入了电子技术应用的先进行列。
伟力弹簧厂的前身是个加工石碱的手工作坊,一九七一年起才转业做钢丝床棚和弹簧。象这类机械化程度很低的小厂,到底能不能实现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伟力弹簧厂对这两个问题交了一份很好的答卷。
伟力弹簧厂过去生产钢丝床棚,从穿棚丝到剪钢丝,几乎都是手工操作。一个工人每天要穿钢丝三千根,剪钢丝三千次,一不留神,飞快穿动的钢丝会把工人的手指扎穿。一连八小时,眼睛老盯住闪闪发光的钢丝,进厂不到半年,有的工人视力就开始减退了。工人们多么盼望早日实现生产自动化,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啊!
一九七四年,这个厂的工人看到周总理在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规划,感到无限兴奋。当时,他们想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封锁,找不到国外技术资料,好不容易,在国外一本刊物上找到一张钢丝花棚织机的照片,他们先请人把照片的说明翻译出来,又请外单位的设计人员按着照片进行设计,前后花了半年时间,付了八千元学费,造出来的样机根本不能用。这促使他们下决心从本厂实际出发,先简后繁,逐步进行技术改造。
他们第一步先搞自动编棚机。在外单位的同志的指导下,他们对每个手工动作进行分析,按手工的生产顺序来编制机械动作的程序,画出了一个设计图。前后花了三十二天时间,五百元钱,我国第一台数控自动编棚机胜利诞生了。
第二步是搞电子自动穿棚。这个厂只有一个电工,也不懂电子技术,开始连线路图也看不懂。厂里派他到调度器厂去学习,回来后不仅承担了安装电子控制箱的任务,还带出了三个徒弟。在外单位技术人员及杨浦区业余大学师生指导下,边干、边学、边总结,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装出了电子控制箱及一台有十万只电子元件、三千多个线头、四千多米电线的群控台。
第三步是在制成自动钢丝平棚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结构,试制成了自动钢丝花棚机。
第四步,采用了一台国产电子计算机,由它指挥整个群控车间。
这个工厂实现生产自动化前后花了三年时间,现在,车间里即使没有人,生产仍可以有规律地进行,工人只是起监视机械动作和维修机械的作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三十。
同国外的先进设备比,这样的自动化设备还是比较“土”的,质量也还不够稳定,还有些技术关需要进一步探索。但是,现代化大门已经被他们打开了,工人们已经得到了向现代化进军的好处;而更可贵的是,这个原来没有一个技术人员的小厂,开始有了一批初步掌握先进技术的工人,他们既能把现在这套自动化设备运用起来,又可以向现代化的高峰继续攀登。
伟力弹簧厂走过的道路说明,现代化的道路要靠自己去闯,一定要从我们自己现有的条件和能力出发,大搞技术革新,大搞技术改造,努力实现现代化。这样,才能早出成果,早见成效,也可以避免造成浪费。这个厂的同志就坦率地承认,他们曾花三十万元买进一台电子计算机,但并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因为一台电子计算机可以指挥一百多台自动穿棚机,由于他们厂房条件的限制,不便使用。这个厂目前只安装了二十二台自动穿棚机,有一台普通的群控装置就可以了。
本报记者 章世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