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怎样加快农业发展?17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09
第3版()
专栏:来信

怎样加快农业发展?17
“农业要大上,干部要大下”。这是农村工作的一条好经验,是领导机关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一种好方法。至于干部怎样大下?派工作队有没有必要?有各种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工作队下乡弊多利少,不派为好;有的认为工作队仍有必要,不能简单否定;有的建议改进包队办法,……
这里继续发表来自农村基层的几篇文章,谈论对工作队的看法。他们认为干部下乡的问题,主要不在于组织形式,而在于下乡的工作目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为什么同样是工作队,有的受到群众欢迎,有的引起群众的反对?不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吗?对于这些意见,正在农村第一线的领导干部和工作队的同志,不妨想一想,议一议,是有益的参考。
·编者的话·
社员们为啥想老周?
山东省益都县 王继平 陈万增
近来,报纸上对农村派工作队的问题发表了一些议论。有的认为不派为好;有的认为还可以派,各说各的道理。工作队到底该派不该派?从实践来看不能笼统地肯定或否定,问题在于派的是什么人,派下去干什么?
谭坊公社西石大队有这样一件事:近七年,地区、县和公社向这个大队派了七个工作队,社员们提起其中六个来就摇头,唯独想念一九七三年地委工作队的老周同志,至今还同老周经常联系,盼望他再来。社员们为啥讨厌那六个工作队?因为在“四人帮”那条极左路线影响下,他们进村满眼都是“敌情”,对干部极不信任,爱撤就撤。大队支书连换了六任,第一生产队连换了十个队长。干部不稳定,社员闹派性,心散力不齐,生产没法搞。队里债台高筑,欠国家贷款三万多元,社员十二年没分一文现金。一九七三年地委工作队的老周来了,他进村就帮着干部群众消除隔阂,克服派性,组织大家把精力用到生产上。一年的工夫,领着队里打了两眼机井,建起一个氨水池,栽了八百棵苹果树、三百棵梨树等。老周有时也批评队干部,但都是从爱护的角度出发,以理服人,不是把你“批倒批臭”,而是说得你心里热呼呼的,干部愿意跟他亲近。在老周的帮助下,这个大队这一年破例地分了三千元。老周临走的时候,男女老少站了一天井,好多人抹着眼泪送了一程又一程。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来:
第一、工作队可以派,但要派那些了解农民、懂得农业,又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的同志下来。那些不熟悉农业工作的同志派下乡后,也应该努力和农民打成一片,成为农民的知音,为群众办好事。
第二、派下来的工作队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就是帮着农民把农业搞上去,为农民谋幸福,而不要动不动瞪着眼睛整人。我们相信,工作队员都象老周那样工作,群众是会欢迎的。
公社干部包队是个好办法
江苏省海安县瓦甸公社 刘加友 韦明旺
看了《人民日报》农业讨论专栏中刊登的《公社干部长年包队的办法要改进》一文,有几点不同看法,提出来商榷。
一、公社干部要不要包队?我们认为还是要的。公社是组织农副工生产的基层单位,它的中心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一个公社有国家干部十几人,多的几十人,工作都是面向生产队,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除了秘书、会计等少数人要常在机关处理日常事务外,其他干部都应深入到大队、生产队蹲点,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帮助工作,同时在实践中学习,使自己成为精通农业生产的行家。当然,蹲点包队,不是包办一切。有些干部包队后“包办”了生产队的工作,剥夺了生产队的自主权,搞瞎指挥,原因是他们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或者不懂农业生产技术。这是工作作风问题,与包队这种方法不能混为一谈。事实是,蹲点不包队,就很难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只能走马观花,浮在上面,很可能搞瞎指挥。至于说过去干部包队专搞政治运动,那是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造成的一时现象,不能归罪于包队这件事本身。
二、公社干部包队会不会妨碍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不会。干部包队,决不意味着点面不能结合,不能开展本职工作,只要处理得好,有可能把本职工作同包队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全其美。不妨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我们公社的人武部副部长,几年来一直蹲在周垛大队。他把这个大队作为自己抓民兵工作的试点,把面上的问题带到点上去试验,又把点上的经验推广到面上,有力地指导了全公社民兵工作的开展。同时,他紧密配合大队干部抓生产,使全队粮棉产量不断增产。这事告诉我们,只要处理好本职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包队是不会妨碍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的。
三、公社干部有分工,也要密切配合。各人的本职工作要切实抓好,自不必说;但这毕竟不同于搞科研,不能当专门家,不能“挑担卖糖,各管各行”。抓生产的干部下去,总不能只抓生产,其它一概不管。同样,其他干部也不能对非本职工作不闻不问。比如社员之间发生了纠纷,找上门来,你总不能推给民政干部,而要调查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万金油”干部还是要的;“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的方法不能否定;对公社干部一律强调六分之五的时间抓本职业务也是不切实际的。
“救世主”和“观察员”
吉林省舒兰县 姜连兴
最近听一位在乡下蹲点的干部说:“现在工作队下乡可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当救世主,做个观察员就行了。”
这话对不对呢?我觉得说干部下乡不能再当“救世主”是对的。这些年,一些工作队干部,受命于上级党委,自恃权力在手,以为下乡是专门去指挥和改造别人的。一到乡下,就让当地干部“靠边站”,自己大包大揽起来。《国际歌》中唱得很明白:“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当“救世主”的思想和作风,当然要不得,应该彻底抛弃掉。但是,不能一强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就想去当个“观察员”了。何谓“观察员”?无非是下得乡来少表态,慢开口,遇到问题绕着走。这能说对头吗?
其实,当“救世主”和当“观察员”这两种思想,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实质却是一样的,都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不是一个革命干部应有的作风和应持的态度。
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干部下乡究竟应当怎样工作呢?注意正确处理几个关系很要紧:一是处理好工作的主次关系。领导机关的责任,是了解情况,掌握政策。干部下乡要以此为工作重点,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芝麻西瓜一齐拣。要带着面上的问题到点上去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面上的工作。从当前来说,无论哪一级干部下乡,都应当以主要精力抓好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的两个重要文件的宣传和落实,了解干部群众中的思想动态,掌握执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便为上级党委提供情况,向基层进行政策指导。二是要处理好内外因关系。干部在乡下,对基层的某些主要工作,不能袖手旁观,要出主意,想办法,共同研究问题,为基层组织当好参谋,切忌喧宾夺主,包办代替。三是要处理好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干部下乡,有帮助基层干部、教育群众、指导工作,即改造客观世界的责任,也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参加劳动,在三大革命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这是避免官僚主义的切实保证。
干部下乡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既不能做
“救世主”,也不能当“观察员”,而要当一名上级党委和基层干部群众的好“参谋”。
欢迎作风好的工作队员下乡来编辑同志:
近来,报上就今后要不要派工作队下乡,发表了一些不同意见。社员群众究竟欢不欢迎上级派工作队来?我们想就这事说上几句。
十余年来,我们这里的工作队,有的来自县城,有的来自公社;少则几人,多则十几人,各行各业的都有。这些人中有些是懂政策、懂农业、爱农村的;有些是在城里长大的,没参加过农业生产,纯属外行。其实外行也不打紧,学习就是了。但有人却摆出一副“长官”身份,不懂装懂,搞瞎指挥。每天只是走走看看,很少和社员一起在田里流汗水。而秋季一到,有的人便忙碌起来,不是到这个队弄点油,就是到那个队搞点细粮,满载而去。试想,把这样不爱劳动,又爱贪喜占的工作队员派来农村,社员们怎么能欢迎呢?
如果上级选派的工作队员,政策水平比较高,作风正派,能跟群众同甘共苦,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心为着发展农业生产当好参谋,广大干部群众又怎么能不欢迎呢?
黑龙江省勃利县小五站公社庆云大队袁国华 孟宪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