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4阅读
  • 0回复

何时鱼儿欢跃嘉陵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0
第2版()
专栏:新华社记者来信

何时鱼儿欢跃嘉陵江?
碧流千里、景色宜人的嘉陵江,是四川省注入长江的第一条大江。这条江源远流长、支流众多,共有天然水面近五十万亩。江中河道曲迥、水温适宜、饵料丰富,不但为各类江河淡水鱼的生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而且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产卵场,是淡水鱼的天然乐园。据有关部门调查,这条江共有一百五十二个鱼种,比长江干流多十三种,其中具有经济价值和发展前途的有五十五个品种,尤以鲤、鲴、鲌、鲶、鮠鱼最有名。可是,这些年由于“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和我们工作上的一些问题,鱼产量下降了。据沿江五个渔业社统计,与一九六六年前相比,鱼的捕捞量普遍下降了百分之二十到六十。鱼种也退化了,目前经常捕到的鱼,普遍比五十、六十年代小,其中鲤鱼、鲶鱼、青波、岩原鲤、长吻鮠等种类尤为突出。有些鱼种已经处于灭绝的边缘。如白甲鱼,过去是嘉陵江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年捕获量很高,现在则很少捕到。沿江城镇的居民,现在已经很难吃到鲜鱼。
为什么鱼少了?江水污染是一个重要原因。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嘉陵江沿岸工矿企业每天排入嘉陵江的工业废水,形成绵延数公里至十多公里的有色污染带,造成嘉陵江鱼类大量死亡。苍溪县有三十公里污染水面已无鱼可捕;蓬安县四十公里长的清溪河鱼类绝迹;南充市渔业社放养经营的一段水面,成鱼经常无故死亡,捕获的鱼食用时带有严重煤油气味。由于水质污染日趋严重,近年捕到的细鳞斜颌鲴、宜宾鲴、鲤鱼、鳡鱼、中华倒刺鲃等鱼类,均发现有鱼鳔膨大,鱼体畸形,内脏颜色异常的中毒变态现象。嘉陵江水质污染,不但危及鱼类,而且危及沿江两岸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是,在卫生防疫系统将联合调查报告送上去两年后的今天,仍然没有得到重视解决。
无限制的捕捞,也是嘉陵江鱼类资源下降的原因之一。本来沿江渔业应贯彻“以养为主,以捕为辅”的方针,但这些年单纯追求捕量,变成了“重捕轻养”。而各地水产部门又缺乏必要的管理措施和限制手段,对这种只顾捕捞,不愿保护资源的做法听之任之,因而出现了大肆拦截捕捞产卵亲鱼和低龄鱼的现象。据调查,南充地区副业渔船一九七八年捕的低龄鱼占全年捕获量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这种强度过大的捕捞,无异于杀鸡取卵。
其次,采用破坏性渔法和渔具,也导致鱼类资源的下降。“四人帮”横行时,无政府主义思潮蔓延,嘉陵江沿岸炸鱼、毒鱼、电鱼成风,其风至今不绝。
再有,嘉陵江干支流上修的水利工程一般都未考虑过鱼设备,切断了鱼类洄游、半洄游通道,使其不能按时溯江洄游产卵繁殖。
为了保护江河鱼类资源,促使它尽快地恢复和发展起来,有关部门认为有必要采取如下措施:第一,尽快成立江河鱼类资源保护管理委员会,配备专职干部,对江河的捕捞活动进行严格管理。第二,制定带法律性的保护办法,使沿江的广大群众自觉起来和破坏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第三,划定禁渔期、禁渔区。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禁止用爆炸、电击、毒杀等破坏性的方法捕鱼,也不允许使用破坏性滚钩、草耙子、密缯等违禁网具。第四,兴建任何水利工程都一定要把过鱼设备列入基建项目一并施工。工矿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净化处理好污水。第五,教育渔民进行合理捕捞。第六,积极开展保护和发展鱼类资源的研究工作。
刘霄 胡国华(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