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社会·前途·青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2
第6版()
专栏:

社会·前途·青春
尹安
纪念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电影周放映了反映不同时代生活的几部影片,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家》、《一江春水向东流》里鸣凤、素芬的悲惨遭遇,催人泪落;《青春之歌》、《大浪淘沙》里几个青年人所走的不同道路,发人深思;《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于无声处》里高占武、欧阳平朝气蓬勃的斗争精神,则令人振奋!我们的青年同志很有必要去看看这些影片,因为它能使我们懂得:社会主义来之多么不易;为了社会主义更美好的明天,我们应该怎样去战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划破黑暗的曙光》、《家》、《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影片,或以翔实的史料,或以动人的故事,真切地反映了旧社会中国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愤怒地控诉了吃人的旧制度。
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旧社会,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看一看《一江春水向东流》里素芬和她婆婆、抗儿的遭遇吧。八年抗战,他们苦水里泡,咬着牙熬,好容易盼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但是,盼了八年,天还是没有亮,生活还是那样的苦。一个漆黑的夜晚,狂风摇撼着他们破陋的木棚,暴雨淋湿了他们单薄的被褥,一家人凄凄惶惶,惊恐地在寒风中瑟缩……这幅在凄风苦雨中度日的情景,不就是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的一个缩影吗?
从《家》、《一江春水向东流》沉重阴冷的气氛里走出来,回到现实生活中明媚灿烂的阳光下,我们不禁从心底迸发出一句:社会主义好!抗儿不再流落街头,可以高高兴兴地背起书包上学;鸣凤不必再担心冯乐山的魔掌,下班以后可以和爱人自由自在地散步……这一切,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但是,身在幸福之中,决不能忘记苦难的过去。忘记过去,就不能理解什么叫幸福,什么叫社会主义,革命精神就会衰退,在生活的道路上就可能走错。让我们牢记列宁的教导吧: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

影片《大浪淘沙》和《青春之歌》,通过几个知识青年在革命斗争中的分化,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一个人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怎样才能经受住各种严峻的考验,而不致被革命的洪流所淘汰?
《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戴瑜、白莉萍,《大浪淘沙》中的靳恭绶、余宏奎、杨如宽,都是有过革命要求的知识青年。但是,在湍急的革命漩涡中,他们很快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有的贪生怕死,成了可耻的叛徒,如戴瑜;有的名利思想恶性膨胀,终于滚进了反革命的泥坑,如余宏奎;有的经受不住困难的考验,最后成了逃兵,如杨如宽。与这些人不同的是,林道静和靳恭绶却如雪中的红梅,在严峻的斗争中闪发出了越来越耀眼的光芒,这是为什么呢?关键就在于他们听党的话,坚定不移地走党指引的路。林道静自从和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结识以后,就把党看作自己唯一的亲人。党对她的每一个要求,她点点滴滴都记在心头;党的每一个指示,她都切切实实地去做。心中有了主心骨——党,她的胆子壮了,骨头硬了,什么监狱,什么白色恐怖,这一切对她还算得了什么呢!靳恭绶也是如此。党的指引,使他懂得了与工农结合的必要性;而在与工农结合的过程中,他又加深了对党的认识,加深了对党的感情。要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正是这个崇高信念鼓舞着他,使他在大革命失败以后,不气馁,不动摇,毅然决然地跟随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的队伍走上了井冈山。
《青春之歌》和《大浪淘沙》生动地说明了:党是我们革命的指路人。革命斗争的历史事实,也有力地说明了:党是哺育我们成长的雨露和阳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过去的革命战争年代一样,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严峻考验,知识青年中也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分化。在革命的进程中要不被时代所抛弃,而能站在斗争的最前列,我们就要象林道静、靳恭绶那样,相信党,热爱党,听从党的召唤,坚定地走党指引的路。这样,在急风暴雨的考验中,就不会是偏倒在路旁的小草,而能成为经得起摇撼的大树;在斗争的路上,就不会是暴风雨前躲到一旁的麻雀,而能成为拍击海浪的矫健的海燕!

青春,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灿烂的年华。但是,每个人的青春并不都是美丽的。那么,什么样的青春才有意义?什么样的青春才值得赞美?对于这个问题,影片《青春之歌》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青春,是闪光的。这个孤苦无依、走投无路的少女,在和余永泽结合之后,曾经有过一段所谓的“幸福”。小康生活使她不用再担心吃穿,余永泽的温柔和体贴,也多少给了她布满创伤的心灵以一点慰籍。但是,如果林道静听从丈夫的安排,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或者满足于将来当教授太太,那么她的青春有什么光彩呢?林道静可贵的地方,就在于她不以这种安逸生活为荣,而以艰苦的革命斗争生活为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当她一步步地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革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英勇奋斗的时候,我们看到她的生活充实了,灵魂美丽了,形象也高大起来了。是的,一个人只有冲出个人的小天地,来到革命的大天地里,他的青春才能是闪光的。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高占武、孔淑贞、曹茂林的青春,是可爱的。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都有一颗建设家乡的火热的心。他们不贪图安逸,自觉地挑起了劈山引水的重担;他们不计较个人得失,默默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奋发地工作;他们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拿下一个目标,又继续向新的目标攀登。自讨苦吃,这些年轻人“傻”吗?不,他们为社会主义大厦的建设流了汗,出了力,这种青春多么值得骄傲!
美丽的青春,总是与祖国的大事、人民的大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当前,只有与建设四化、保卫四化联系在一起,并为之献身,这种青春才值得赞美。但是,有的青年同志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不懂得小局必须服从大局,不懂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献身才是真正的有出息,而是把依在父母的膝下当作舒服,把建设小家庭当作最大的乐趣,把吃吃喝喝当作真正的幸福。同志,你错了!不为党的事业奋斗,泡在个人主义泥潭里的青春有什么意义?不到建设四化的广阔天地里去展翅飞翔,躲在安乐窝里的生命有什么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