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总结经验 解放思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4
第3版()
专栏:怎样把电影搞上去?问题讨论

总结经验 解放思想
李少白
当前,电影界都在议论“怎样把电影搞上去”的问题。我想,回顾一下解放以来我国电影事业的发展过程,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于促进电影事业的繁荣是颇有意义的。这里,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一九五一年三月,全国曾经举行过一次“新片展览月”,上映了《中华儿女》、《钢铁战士》、《翠岗红旗》、《上饶集中营》、《白毛女》等二十六部影片,轰动了全国。这些影片,绝大多数都是一九五○年摄制的。但是,从“新片展览月”以后到一九五一年底,却没有再拍出一部较长的故事片。到一九五二年才完成了《龙须沟》、《南征北战》等五部故事片。
一九五九年十月,为庆祝建国十周年,全国又举行过一次“新片展览月”,放映了《老兵新传》、《林家铺子》、《林则徐》、《青春之歌》、《风暴》、《聂耳》、《我们村里的年青人》、《五朵金花》等十八部献礼故事片。这些影片,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十周年献礼片招待会上,周总理曾高兴地称赞说:“戏剧、电影可以说是开得最茂盛的两朵花。”除献礼片以外,一九五九年还生产了其它许多影片。据统计,这一年完成的长故事片就有八十部。但是到一九六一年产量又大幅度下降了,只完成故事片二十九部。
我国解放后电影发展上的这两起两落,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记取?我认为,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领导思想要按照电影的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办事;二是要调动创作人员的积极性。
全国解放前的一九四八年十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有一个关于电影工作的指示。我认为,这个指示是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它比较正确地指导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电影创作。它指出:“现在我们的电影事业还在初创时期,如果严格的程度超过我们事业所允许的水平,是有害的。”指示在讲到处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时指出:电影剧本的标准,在政治上只要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就可以。“还有一些对政治无大关系的影片,只要在宣传上无害处,有艺术上的价值,就可以。至于艺术的标准,亦应从大处着眼,不应流于细节的苛求。”这个指示对电影题材的规定是:“电影剧本故事的范围,主要的应是解放区的,现代的,中国的,但同时亦可采取国民党统治区的,外国的,古代的。”这就给电影创作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天地。除了领导思想的原因以外,那时电影创作人员革命热情高,思想顾虑少。不管是从解放区来的还是从国统区来的,思想都比较解放,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他们有一股子干劲、闯劲、钻劲。这是取得一九五一年“新片展览月”那样大成绩的原因所在。
开展文艺战线上的思想斗争,加强党对文艺事业的领导是完全必要的。在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和文艺整风之后,电影工作者在创作思想上还有不少新的问题,而对这些问题没有能够予以明确、细致的解决。结果,有的教书的不敢教书了,写文章的不敢写文章了。这说明:光有“破”是不行的,还要有明确的“立”,否则,创作人员满脑子问号,顾虑重重,怕这怕那,是不可能搞好创作的。此外,对如何领导电影艺术创作和生产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好。当时,为了加强对电影创作的领导,成立了“电影指导委员会”,但它的许多做法是脱离实际和违背艺术规律的。如硬性规定创作题材,硬性分配创作任务,硬性规定完成期限等,创作人员把这套做法称为“强迫结婚,限期生孩子”。结果,电影指导委员会只通过了一个《南征北战》,其它的电影剧本都一一夭折了。没有剧本,谈何出片!鉴于这些教训,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在周总理关怀下,政务院通过的《关于加强电影制片工作的决定》指出:“在电影剧本创作的组织工作上,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简单的行政命令方法。”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九五九年献礼片那样突出的成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由于党对电影事业的正确领导,从领导思想上认真地尊重了电影艺术创作和生产的客观规律。当时曾强调,领导不应以自己的感想代替政策,不应用简单的行政方式对待创作,应当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双百”方针,力争电影题材、样式和风格的多样化,特别强调要注意提高艺术质量。并为此提出了《关于提高艺术片质量的报告》。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创作人员受到尊重,享有较多的艺术民主和创作自由,使他们的积极性和独创精神大大发扬起来。但是,这种局面没有持续多久,在电影界,正确的东西被当作“右倾机会主义”批判了,创作思想又被带上不少枷锁。加上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影片生产就又走了下坡路。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周恩来同志先后在《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对在京的话剧、歌剧、儿童剧作家的讲话》中,谈到了这些教训。他指出:“三年来,我们本来要求解放思想,敢想敢说敢做,结果反而束缚思想。”“几年来有一种做法:别人的话说出来,就给套框子、抓辫子、挖根子、戴帽子、打棍子。”“他主观上以为‘右倾’,就断定是‘右倾’。”周恩来同志还特别讲了“党如何领导戏剧电影工作”的问题,指出,“做领导工作的人怎么才能把工作做好?首先走群众路线,发扬民主,贯彻民主集中制。”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尊重了客观实际,尊重了艺术规律,尊重了电影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电影事业就发展;反之,脱离实际,违反艺术规律,把群众当阿斗,搞瞎指挥,我们的事业就后退。这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人们会问:为什么有时正确的东西得不到贯彻,甚至被当作错误的东西而否定呢?我认为,原因在于“左”、右倾思想,特别是“左”倾思想的干扰。应当说,在我们电影领域,确实存在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思想的影响和表现。对它们进行批判是完全必要的。但那时批右过头,批“左”却不足;有时,甚至把符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富有创见的、理论和实践正确结合的东西也当作“资产阶级”、“修正主义”给批判了;相反,“左”倾机会主义的思想和做法却被当作正确的东西而加以肯定。这就搞乱了思想、理论、路线是非,妨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电影艺术事业的发展。
在电影指导委员会时期,江青大搞极“左”,以政治代替艺术,以空想代替现实,片面地鼓吹什么写“战略思想”,搞“三大战役”等所谓“重大题材”,不顾实际情况,硬要作家一下就写出这样巨大容量的作品。由于“左”倾思想的影响,使得我们的电影创作在相当长时间内,数量不多,质量不高,比较严重地存在着概念化和公式主义的倾向。
在反右派斗争以后,那个号称“理论权威”的顾问趁机大打棍子。他诬蔑电影工作者“头脑不知何处去,渣滓依旧笑春风”。有的影片被他扣上“右派思想”的帽子;有的被指责为“恋爱加X,X加恋爱,恋爱加X加恋爱,X加恋爱加X。”他叫嚷:“剧本要审查、审查、再审查。你说我干涉也好,不民主也好,还是要审查。”完全是一副文坛恶棍的面目,他是摧残电影事业和文艺事业的一个大恶霸。
要搞好电影工作,就要解放电影的生产力,而关键是解放思想,在当前最主要的是从极“左”路线的精神枷锁下解放出来。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领导思想首先解放,大胆放手地贯彻“双百”方针,充分发扬艺术民主,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严格按电影的客观规律办事,给广大电影工作者以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才能的广阔天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