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艰苦奋斗创造农业现代化条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5
第2版()
专栏:怎样加快农业发展?

艰苦奋斗创造农业现代化条件
江苏省沙洲县凤凰公社党委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加快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怎样实现这一美好的愿望?我们公社党委有的同志认为,过去出大力,流大汗,艰苦奋斗了将近三十年,现在国家支援农业的力量加强了,引进现代化技术的政策也明确了,用大机器搞农业生产的日子为期不远了,可以“歇歇气、省省力”了。
这种模糊认识的产生,与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缺乏清醒的估计有关系。近二十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速度不快,农民生活还不富裕,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很薄弱。在这样很薄的家底上搞农业现代化,困难重重。就以我们公社为例,共有耕地二万四千亩,尽管深翻、脱粒、灌溉等一部分农活已使用了机械,但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强度还相当大。要为实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创造条件,至少面临着四项艰巨的任务:一是平整土地有一千万个土方的任务,按目前的生产水平,估计要到一九八五年左右才能完成;二是八千多亩铁屑黄泥地需要增肥、深翻、治水,加以改良,投资、花工量很大;三是工副业的底子还很薄弱,集体缺乏足够的资金购买大型农业机械;四是干部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学习现代化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才能实行正确的指挥。这些都得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尽最大力量来做准备工作;否则实现农业现代化就无从起步。想想这种现状,我们能“歇歇气、省省力”吗?
当然,实现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国家的支援;但是,我们的国家毕竟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状况,特别是遭到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国民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比例严重失调,支农的经济力量很不足。向上伸手,等待国家支援,只能坐失时机,也不是应持的态度,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是可靠的办法。回顾我们公社发展的道路,体会应该是深刻的。我们公社一九七五年到一九七八年,粮食单产从一千五百斤上升到一千七百三十斤,社员分配从一百零八元上升到一百三十一元,去年向国家交售商品粮一千二百万斤,都是靠广大干部群众用汗水换来的。我们决不能幻想农业机械化会从天上掉下来,而要实实在在地靠我们自己辛勤劳动,逐步地积累资金、学习技术和创造其他条件。
我们最近重新制订了加快农业生产发展速度的规划,把农业的基本建设作为关键仗来打:一是每年平整土地三百至五百亩;二是大积大造有机质肥料,三年内达到一亩一猪;三是两年内彻底改变排灌条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