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敢于引导 善于引导——上海市优秀团干部吴彩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7
第4版()
专栏:

敢于引导 善于引导
——记上海市优秀团干部吴彩弟
一个身材瘦小、梳两只短辫、穿着紫酱色上衣的姑娘,走上讲台,用清越的声音说:“街道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这是一门复杂的‘社会科学’。我已经爱上它了。现在,街道聚集着大量青年,做好他们的工作,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这也就是为四化做贡献。”
发言者是上海市北村里委团支部书记吴彩弟。全神贯注听她发言的,是出席共青团上海市七届二次会议的全体代表。
小吴是六九届中学毕业生,开始在医疗站当赤脚医生,正合她学生时代的理想。刚调她搞里弄工作,她不大乐意。共青团员嘛,要服从革命需要,她去了。
北村里是个全国卫生先进单位,干部作风好。前任团支部书记小方工作深入细致,同群众的关系象鱼与水一样和谐。现任党支部书记张阿姨公而忘私,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里委工作日夜操劳;副书记徐老爹数十年如一日,不为名,不为利,勤勤恳恳做一些默默无闻的“小事”;街道党委老李循循善诱,把着手教她做政治思想工作。小吴善于学习老同志们的优良品质,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迅速成长。她分工搞青年工作,四年里,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绩。去年,徐汇区团委评选她为“新长征突击手”。在这次会议上,共青团上海市委命名她为“优秀团干部”。
通 过 社会 调 查 进 行 教 育
象一滴水汇入江河,小吴时刻和青年群众在一起。搞卫生,她趴在地上,把袖子卷得老高,从阴井里一把一把掏出污泥;刷墙壁,她和大家一样,浑身是斑斑点点的白浆水;她和青年们一道看电影,游泳,一道上夜校,做功课,立在街灯下争论代数习题;宣传新时期的总任务,她和青年们一道唱歌、跳舞、编墙报,她参加表演唱的“三句半”,人人都夸“呱呱叫”。
北村里的一百三十二个青年,谁没有和小吴谈过心?他们在想什么,他们的高兴和苦恼,他们的缺点和特长,她都知道。
小吴做思想工作,从来不无的放矢地背诵大道理。她常说:“我爱分析青年的思想。”她总是从每个青年的思想实际出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她善于依靠青年来开展青年思想工作,积极分子队伍不断扩大。她民主作风好,凡事和大家商量,经常采纳大家的意见。因此,小吴在开展青年政治思想工作中,点子多,办法多,工作生动活泼。
我第一次去采访,小吴正和七八届的十位同学一起讨论社会调查。屋里挤满了男女同学,情绪热烈,空气活跃,笑声不断。提起社会调查,事情经过是这样的:留在街道的七八届同学,都是去年没有考上大学的。有些同学今年仍想再参加考试,但是信心不足,认为自己基础差,父母都是文盲,复习有困难。怎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并做好考试前的准备呢?正在这时候,她了解到,本里有个青年,叫开根生,去年被录取为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研究生。让同学们向开根生作社会调查,以此进行自我教育,不是很好吗?
有志于考大学的青年,都被组织起来参加了这次社会调查。小吴对他们提出两条要求:要真实,要联系自己思想写出调查报告。同学们热情很高,兴趣很浓,他们先同开根生的邻居座谈,继而访问了开根生的母亲,最后,在一个星期日,开根生从学校回来,又向他本人作了调查。——“请介绍一下你自学的经验”,“在自学中,遇到困难,又没有人辅导,怎么办?”……开根生一一回答,讲得朴实、亲切。他是六九届毕业生,曾到黑龙江插队六年,一九七五年被推荐上了大学。那还是“四人帮”横行的时候,也没念多少书。粉碎“四人帮”以后,献身四化的理想,激发起了这个青年人的惊人毅力。他是学生物的,觉得自然界对他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许多问题需要去探索。星期六晚上回家,他的小阁楼的灯光,经常亮到天明。星期日一早,他第一个到区图书馆等候开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他大学毕业后,又被录取为研究生。
同样祖祖辈辈都是文盲,同样是居住条件和学习环境很差,同样受了“四人帮”的毒害,文化基础差,开根生能够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同学们在调查报告里写道:“我们要象开根生那样,越是基础差,越要奋发图强,刻苦努力。我们要抛弃一切自卑感,知难而进,迎头赶上。”现在,这十个同学全部参加了报考大学的预备班。
社会调查还进行过三次。调查对象也是本里的人和事。小吴与青年们一道参加调查。调查的过程,就是接受教育的过程,具体、形象、潜移默化。选取不同典型,完成不同的政治思想工作任务,效果都很好。
二 十 次 的 家 庭 访 问
北村里有些青年沾染流氓习气,有的还违法犯罪。吴彩弟刚来,他们还有点欺她。小吴也曾哭过鼻子。她毕竟才是二十来岁的姑娘啊!
“要看到,这些青年都是‘四人帮’横行时期的受害者。我们要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党支部书记张阿姨这样对小吴说。
街道党委老李,是把着手教小吴做政治思想工作的。他对小吴说:“要看到,再过几年,他们都是新长征的一员。我们要热情帮助他们。”
老同志的帮助,使她心明眼亮。小吴从怕这些青年,到敢于接触他们,同情他们,充满信心地帮助他们;从敢于引导,到善于引导。小吴自己也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成长。
象“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小吴做这些沾染坏习气青年的思想工作,耐心而细致。有个女青年小胡,屡犯错误,曾经强制劳动一年。父亲气得把她吊起来打,她脾气倔,打死也不落泪。单位采取消极态度。为了帮助挽救这个青年,小吴不知花了多少心血!她做小胡父母亲的工作,做单位的工作,多少次和小胡谈心。
小吴第一次去访问,进门去,亲昵地称她的小名,招呼她:“今天没上班?”小胡用敌意的眼光瞪她一眼,转过身去,睬也不睬。小吴毫不介意,帮着她妈妈洗菜,拉家常。第二次,第三次,还是不理。
访问以前,吴彩弟早已摸透小胡的癖性和爱好。知道她自尊心特强,电影和小说爱看情节苦的,最爱结绒线。第九次访问时,小吴夸奖她身上的毛衣结得好:“你真聪明,样样花头会结。”小胡说:“这简单!”她把衣服撩起来,给小吴看贴身那件编结得更精巧的。小吴说:“我只会平针。花头只会小蝙蝠。”小胡说:“哈哈,小蝙蝠只能结背心。你以后打毛衣,我来教你。随便什么花样,只要让我一看,我就会。”心灵的门打开了,感情交融了。本来只谈生活,到第十次,第十一次起,开始接触思想。到第二十次访问时,小吴正发高烧,在医疗站打完针,特意弯过去看望小胡。小胡握她的手,滚烫的,知道小吴带病来看她,感动得两行热泪夺眶而出:“小吴,你真象我的亲姊姊。”这一回,她向小吴尽情倾吐肺腑:她怎样交坏朋友,怎样失足,怎样旷工,怎样在单位受歧视,越顶牛,越消极。小胡讲着,哭着;小吴听着,劝着……
小胡后来大有进步。小吴还在继续访问,谈心,引导。她准备再到单位去,与他们共同商讨进一步帮助小胡的方案。
吴彩弟打开工作手册,有一页上记载着十多个青年男女的名字。他们是从七二届到七九届的学生,大都犯过这样那样的错误。四年中,小吴曾一个一个对他们进行过耐心而有成效的帮助。现在,他们大多数都改好了,有的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有的成了学雷锋的积极分子,有的被评上了三好学生……。
帮 助 青 年 正 确 地 思 考
春节前后,几十万青年涌回上海。北村里也陡增了几十名从外地农村回来的知识青年。社会上各种错误思潮,也反映到里弄来。人民广场有人聚众闹事,二月五日在北站还发生了拦车事件。但是,北村里没有一个青年到人民广场去参与闹事。
在街道党委领导下,北村里委把政治思想工作做在头里。回忆那一段日子,小吴说,真象打仗一样。她常常一清早出家门,带一只面包当三顿饭,深夜才回家。她和里委老同志们一起,挨家挨户访问回沪青年的家庭。摸情况,解决具体困难,做思想工作。
针对当时一些流行思想,北村里委还在青年中展开一场辩论,公开向青年讲明,有话大家在辩论会上讲,充分发扬民主,敞开思想,有问题都摆出来。辩论题目也出得好:“‘四人帮’搞乱全国的苦头还吃得不够吗?”“闹一闹能解决问题吗?”“闹事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究竟有利于知青问题的解决,还是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四人帮’造成了种种困难,我们是顾全大局,与国家分担困难,还是无理取闹,拖四个现代化后腿?”这场辩论教育了青年,安定了他们的情绪。一次,别的街道有人来叫回沪知青张银海到人民广场去,小张没有去。
黑龙江回沪青年小徐,受人煽动,准备到外边闹事。小吴闻讯,和党支部书记一道到这个青年家中访问。了解到,这家弟兄两个,从黑龙江、安徽同时回来,家中经济确实困难,粮食也困难。小吴当夜送去了借支粮票,还积极同家长所在单位联系,给予补助,并安排兄弟俩参加临时劳动。一面解决实际困难,一面进行正面教育,使小徐深受感动。他非但自己拒绝“朋友”们拉他去人民广场参与闹事,还帮助里委做其他青年的思想工作。
总结这一时期的实践,小吴深刻地体会到,青年人爱思考,作为共青团的干部,就要善于引导,帮助青年正确地思考。
本报记者 林 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