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控制人口增长与四个现代化——江苏省如东县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9
第3版()
专栏:

控制人口增长与四个现代化
——江苏省如东县调查
侯文若 周清
江苏省如东县是全国闻名的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又是农业生产的先进县,农业生产抓得好,人口生产也抓得好。这两种生产之间究竟存在什么联系?人口增长受到计划控制后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实现农业现代化以至四个现代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和作用?为了探讨这些问题,我们在如东作了一番“解剖麻雀”的工作。
人口增长非控制不可
一九七○年,如东县广泛开展了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的工作。这之前,人口增长是无计划状态,表现为高自然增长率,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以上。一九五四、一九五七、一九六五、一九六六年还曾分别高达百分之二点七八、百分之二点六、百分之二点五、百分之二点四四。
人口无计划地持续增长给如东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九五三至一九五七年是如东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工业总产值年平均递增百分之十四点九,农业总产值递增百分之六点九。但人口增长速度也高,年平均递增百分之二以上。到一九五七年底,全县按人口平均的粮产虽超过一九五三年,达到五百七十二斤,却仍低于一九四九年五百八十二斤的水平。原因是一九四九至一九五七年人口增长快于粮食,前者年平均递增百分之二点一,后者百分之一点八。我们做过一个设想:如果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人口增长受到控制,年平均递增是百分之一,一九五七年每人平均粮食产量可以增至六百零五斤,就会超过一九四九年水平。可见,在物质生产增长比较快的条件下,是否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后果大不相同,尤其象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
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年,如东县农业的两个主要部门——粮食和棉花的生产,年平均增长分别锐降至百分之一点零五和百分之一点零一。这期间,人口年平均递增百分之二点三,甚至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还高。结果,一九七○年,按人口平均的工农业产值比一九六五年减少三十四元七角,按农业人口平均的粮食和棉花分别减少五十二斤和十三斤三两。按人口平均的农业纯收入减少了二十四元,公积金减少了六元三角,每个社员收入减少十元二角。当然,造成这种后果的主要原因是林彪、“四人帮”的破坏。但是,人口长期自发地持续增长,使纯消费者——少年儿童的比例大大增加,并使一大批妇女劳动力发挥不了物质资料生产者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基本上煞住了每人平均耕地愈益减少的趋势
人多地少是如东的特点。截至一九七七年底,全县土地面积一千七百三十三平方公里,人口一百零七万零六百零九人,平均每平方公里六百一十七人,是我国人口稠密的大县。耕地一百四十二万七千三百亩,平均每人一点三三亩。
解放后二十多年,如东每人平均耕地出现了越来越减少的趋势:一九五○年二点三四亩,一九五七年二点一二亩,一九六五年一点五九亩,一九七○年一点三九亩。平均耕地减少的原因,一是七十年代前人口增长无计划,自然增长率高,一九五○至一九七○年人口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三点二。二是大量进行各种基本建设,占用农田不少,一九五○至一九七○年耕地减少了二十四万五千六百四十六亩。耕地毕竟有限,人口却每年都在增长,如果再不引起重视和采取措施,每人平均耕地减少的趋势还会发展。平均耕地减少到一定限度,就会障碍农业进一步发展。日本由于每人平均耕地仅零点七亩(一九七三年统计材料),粮食亩产量虽居世界高产国前列,农产品自给率仍不过百分之七十一,还得依赖进口。世界上一些农业先进、农产品大量出口的国家,每人平均耕地都多,美国十四点六九亩,加拿大二十八点七六亩,澳大利亚五十一亩。可见,人平均耕地面积的多少,同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关系很大。
要煞住人平均耕地减少的趋势,除了尽可能扩大耕地、节约用地外,必须控制人口自然增长。如东从一九七○年开始控制人口增长,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一九七○年为百分之一点七三,一九七一年降至百分之一点零九,一九七二年又降至百分之零点五三,一九七三年百分之零点六三,一九七四年百分之零点四七,一九七五年百分之零点三七,一九七六年百分之零点三三。今天,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成了如东人口再生产的鲜明特征。现在,如东每人平均耕地减少的趋势基本上被煞住了。从一九七○至一九七七年,每人平均耕地减少仅零点零六亩,每年减少不到零点零一亩。可见,控制不控制人口增长,对每人平均耕地的影响很大。
为四化增加了资金积累
控制人口增长给如东多积累了可用于四化的资金。据统计,一九五四年、一九五七年、一九六三到一九六八年,这八年如东每年人口增长的绝对数都在两万人以上。一九七○年后开始减少。一九七一年,人口增长的绝对数减至一万一千二百零七人,一九七二年五千四百八十四人,一九七三年六千六百零三人,一九七四年四千九百二十九人,一九七五年三千八百九十九人,一九七六年三千四百六十二人。简略算来,人口有计划增长和自发增长的时期相比,平均每年少增加约一万四千人。按全县一九七一至一九七六年每个社员平均每年分得口粮四百五十斤计算,少增加一万四千人,集体经济一年就少支出约六百三十万斤粮食,节省下来的这笔口粮若全部用于积累,等于增加积累约五十万元,可多购置大型拖拉机约四十部。如东这六年累计少增加人口八万多人,所节省的口粮和其它支出,数目是相当大的。这无疑是控制人口增长给如东实现四化带来的好处。
从一斑窥全豹。如果全国能象如东一样,今后把人口控制到年平均递增百分之零点五,人口增加的绝对数平均每年将比现在减少约六百万人。十年累计可减少约六千万,二十年累计可减少一亿多。把由于人口增加数减少,使国家在口粮、住房、医疗、公用事业服务以至安排就业和入学等等方面减轻的负担,一笔一笔计算出来,将是很可观的。把这笔资金转而用于积累和改善人民生活,不用说,大有利于我国四化的建设。
如东控制人口增长后,解放出大批妇女劳动力,妇女劳动力出勤率从过去的百分之七十左右,增至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她们基本上包下六十五万多亩棉田,既保证了全县每年约五分之二的农业收入,又为国家发展轻工业、纺织工业和化学工业以及争取外汇做出了贡献。同时,也腾出了部分劳力用于农田基本建设和发展社队工业。如东有个沿河公社,近几年社队工业发展很快,仅一九七七年一年就提供了一百七十万元利润。生产的发展固然有各种原因,但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劳动潜力,是一个重要因素。
要高速度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化,必须多积累。这只有在国民收入增长持续地超过人口增长好多倍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工农业生产发展了,用于积累的部分可以增多;人口增长率降低了,相对地减少消费,会使积累的规模增大。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耕地少,人口增长率又高,这就更需要在发展工农业生产的同时,迅速把人口增长率降下来,才有可能为实现四化积累更多资金。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
如东控制人口增长后,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所谓“开源”,指家庭以至集体经济都增加了收入。第一,晚婚给每个家庭普遍增加了收入。过去,女十八岁、男二十岁一般都结了婚,并且很快有了子女。收入还很少的年轻人,马上背上抚育子女的担子,不但使家庭收支紧张,集体也得拨付口粮。现在,农村一般女二十三岁、男二十五岁结婚,比过去推迟婚龄约五年。五年里,青年男女无家室之累,无子女负担,只是给家庭并且也给集体增加收入。集体收入增加,用于社员集体福利的公益金也就增多,也等于增加了社员收入。第二,计划生育解放了大批妇女劳力,使这些原来的消费者变成了物质资料的生产者,并使一部分家庭因此增加收入,有的甚至大幅度增加。所谓“节流”,指家庭以至集体经济都减少了开支。第一,多子女变成一、二个子女,使家庭开支减少,也使集体口粮开支减少。第二,集体幼托工作广泛开展,也减少了家庭开支。不仅如此,儿童从小受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很早知道一点革命道理,学到一点文化知识,有利于新一代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医疗卫生普及和合作医疗开展,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
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究竟怎样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改善,可以黄海渔业大队为例。这个大队一九七○年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变动状况是:一九七○年一千一百六十二人,一九七一年一千一百七十九人,一九七二年一千一百七十八人,一九七三年一千一百九十人,一九七四年一千一百九十七人,一九七五年一千二百零五人,一九七六年一千二百零三人,一九七七年一千二百十六人。大队几年来人口增加很慢,年平均递增率百分之零点六略多,每年增加不到八人。这对家庭和集体经济说来,支出很少增加。另一方面,随着生产的发展,大队收入年年增加,使社员平均每人收入在一九七七年达到一百九十五元。收入增加较多,支出增加很少,就使社员物质生活大为改善。现在,子女上中小学和社员医疗完全免费。家家有存款,最多的二千元,少的也有三百至五百元。
人民物质生活改善,更激发了学科学、学技术、学文化的热忱。由于晚婚和计划生育普及,男女青年也有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学习。这就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
如东的经验说明,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对于农业现代化以至四个现代化建设,是很大的促进。如果全国两千多个县都象如东那样,在抓紧搞好物质生产的同时,也抓紧抓好人口的有计划生产,把人口增长率降下来,四个现代化的步伐就可以加速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