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小虎子》和它的作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19
第6版()
专栏:

《小虎子》和它的作者
华君武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我早有愿向读者推荐《小虎子》和它的作者沈培等同志。《小虎子》是以一个孩子为主人公的连续画,从一九五八年《新少年报》开始,后来继续在《中国少年报》刊登,到现在已经出到四百多期了。创作《小虎子》不仅是沈培同志一个人,其中有一百多期是由吴文渊、刘易晏两位画的。要画这么多的连续画,到时候就要发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孩子和老师是熟悉《小虎子》的,此外就很少人知道了,因为成年人很少去看《中国少年报》。
在我国,专门为少年儿童服务的画家并不多,除掉画三毛的老漫画家张乐平较为大家所熟悉,其他的画家就很少为人所知道,但是他们常年累月、默默无闻地在为孩子们工作,帮助我们的家长、老师在教育孩子,使他们茁壮成长,实在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小虎子》每期以四、五幅画构成一个小故事,它教育孩子们爱祖国、爱共产党、爱人民、爱少先队、爱同学、关心集体、尊重老人和师长、帮助弱者。作品也对孩子们在旧思想、旧习惯影响下的一些毛病作善意的批评。但是无论是表扬或批评,大多不是枯燥无味、概念化的说教(有时也有),而是通过儿童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具有童趣的幽默手法、简炼而不单调的构图和笔法表现出来。我听人说孩子们喜欢看《小虎子》,有的打开报纸先找《小虎子》。孩子们看《小虎子》的时候表情怎么样,我没有见到,但是我常常在看完后,总不禁会莞尔一笑。沈培也有四十多岁了,他对孩子们的生活是那么观察入微,在他的画里常常有我们现在漫画里缺少的那种幽默感。
现在有的儿童读物的编辑很苦,他们苦于很难请到画家来为孩子们画画;画家也苦,他们苦于不熟悉、不了解孩子们的生活。不懂得孩子们的思想、心理和趣味,怎么能画得使儿童爱看呢?我们有些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画,技巧也不错,但是看起来是给成人看的,不是给儿童看的,其原因就在于画家不懂得儿童的心理和趣味,好比有的人并不喜欢孩子,孩子看了他道貌岸然的样子就会躲开一样。沈培的画表明他是懂得儿童的,在他身上还有童心,有了童心,作品才能和孩子们感情交流。
任何创作都来源于生活,创作儿童题材的作品不去熟悉孩子们的生活,就会形成公式化、概念化的东西。文化大革命前,沈培为了熟悉孩子们的生活,曾有一段时间,乔装到一个小学校里去当校工,这点颇使我感动,我想《小虎子》之所以生动,其原因恐怕就在这里。
“四人帮”一伙篡夺了宣传大权的时候,《中国少年报》被迫停刊了,小虎子大概也进了“牛棚”,因为沈培挨了批判,说小虎子是小人性论、小武训、吃小亏占大便宜云云。那些年中国少年儿童遭到了什么厄运,我们大家都是清楚的。批“师道尊严”,老师挨了打,校舍、教具被破坏了,孩子们的心灵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毒害。粉碎了“四人帮”,小虎子也得到了解放,他又和孩子们在一起了。十年来《小虎子》少出了五百多期,这个损失我想沈培会补上的。
三十年代德国有个漫画家卜劳恩,创作了有名的连续漫画《父与子》,受到读者的喜爱,我就是其中的一个,但这个孩子终究是那个社会的孩子。小虎子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孩子,如何塑造,该是沈培等同志严肃而不轻松的任务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