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阅读
  • 0回复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0
第6版()
专栏:今古人物

巴尔扎克和他的《人间喜剧》
何新
巴尔扎克(1799—1850年)是十九世纪法国一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今年五月二十日,是他的一百八十周年诞辰。
一切杰出的作家,都是时代的产儿。巴尔扎克也是这样。他生活的时代,正是法国近代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激烈变革时代。在他出生的前十年,发生了震撼世界的法国大革命,在他的童年,经受过拿破仑战争炮火的洗礼。在他的青年时代,他亲身经历了“神圣同盟”占领法国和波旁王朝的复辟。而在他一生的最后几年,整个法国又处于一八四八年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风雨飘摇之中。整整半个世纪,社会变革极其迅猛,阶级斗争空前激烈。作为一个对生活具有敏锐触觉的作家,巴尔扎克不仅受到了时代潮流的强烈冲击,而且用他的生花妙笔,生动地描摹了这个时代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他曾经说过:“我企图写下整个社会的历史”,“拿破仑用刀未能完成的事,我要用笔来完成。”可以这样说,巴尔扎克已经做到了这一点。他的《人间喜剧》,为人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
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失意、贫穷、负债与困恼中度过的。他出身于一个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对钱的看重,比对他的儿女的看重更多”。当巴尔扎克在弱冠之年面临人生道路抉择的时候,父亲坚决要他去学“经商或法律”,选择一条走向拥有财产和名誉的道路。但从小酷爱文学,在十六岁时就饱读卢梭、狄德罗、伏尔泰等启蒙作家作品的巴尔扎克,却提出了一个使他父亲瞠目结舌的志向:“我要去巴黎,学习文学和写作。”经过激烈的交锋和谈判,在巴尔扎克母亲和家人的斡旋下,父亲最后让了步。但他父亲提出了一个十分苛刻的条件,即:每月只给一笔最低的生活费用,供养时间不超过两年。巴尔扎克就这样来到了法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巴黎。因为经济拮据,他不得不在巴黎的贫民区租赁一间最廉价的小房间,以“生活”作为自己的学校和老师,开始他练习写作的生涯。
他的写作道路也很不平坦。当他兴高采烈地把第一部作品,在一个朗诵会上读给别人听的时候,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许多人都睡着了。只有一位热心的文学教师对他说了一句冷冰冰的话:“小伙子,我劝你今后改作任何事情,但是不要再从事写作了。”在他来到巴黎的最初几年里,一连串的失意,象冰雹一样接连打来。最后,连家里那一点供养也被切断了。他孤零而凄凉地飘浮在巴黎这个豪华而险恶的人生大海中,随时都有灭顶的危险。为了挣扎活下去,他不得不用仅余的几个钱尝试从事经商、投机……,结果失败得更惨。在来到巴黎四年以后,他不但失去了一切经济来源,而且不得不依靠借高利贷度日。从此以后,还不清的债务,纠缠了他整整的一生。以致他成名以后每次出书的稿费,刚到手,就不得不挪去偿还到期的债务利息。
在生活、命运的一次又一次无情袭击下,巴尔扎克没有低下头。相反,正是这种坎坷的人生道路,使他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本质,使他懂得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谁是生活的主宰,什么是人生的动力。他从那些打过交道的书商、政客、投机家、银行家们,从那些一同苦苦挣扎在生活线上的小资产者、千百万穷人的身上,找到了无数个活生生的艺术典型。资本主义社会中残酷的、每天都在演出的尔虞我诈的吃人“戏剧”,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无尽的源泉。他的写作是极其勤奋的。他经常深夜起床,一直工作到第二个夜晚的到来,这样,从他一八二九年发表第一篇真正的小说《最后一个朱安党人》获得成功开始,到他临终为止,在短短的二十年岁月中,他一共写了大大小小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两千多个人物形象。雨果说:“他的一生是短促的,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这是非常恰当的评价。
一八四二年,巴尔扎克把从一八二九年起所写的小说收集起来,编成一个总集,定名《人间喜剧》。这个名字既把一系列的创作联系起来,又把全部作品的社会意义突出地显示出来,所以是一个绝妙的“命题”。远在一八三三年写作小说《乡村医生》的时候,巴尔扎克就想把他塑造的人物,在他所写的各部小说中互相联系穿插起来,创作一整套社会长篇小说,描摹一个完整的社会缩影和图景。一八三七年,他第一次编集了他的作品,用《社会研究》的名字出版。一八四一年,他受了意大利诗人但丁《神曲》的启发,才决定采用《人间喜剧》这个名字。(《人间喜剧》的法文原义是《人曲》或《人间戏曲》)
一八四五年他在给卡娄夫人的信中,把《人间喜剧》比作“一座大教堂”。今天我们读这部著作的时候,仍然感到,它既象飞楼杰阁,雄伟壮丽;又如浓荫夹道,曲径迂回;真是看不尽、走不完。十九世纪上半叶处在大变动时代的法国社会面貌,在《人间喜剧》里无不得到了鲜明、细致和真实的反映。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非常爱读《人间喜剧》。据拉法格回忆,当马克思工作疲倦的时候,就经常翻阅巴尔扎克的作品。
当然,作为一位资产阶级作家,巴尔扎克的世界观和他的作品是不能不带有深刻的阶级烙印的。恩格斯曾经这样指出:“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因此,在《人间喜剧》中,尽管他对资产阶级社会本质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笞,但他却希望通过宗教力量或君主政体来挽救这个罪恶的社会。不仅如此,在他作品的许多方面,还受到过当时某些反动思想家——如神秘论者——的影响。这就是巴尔扎克思想和作品的复杂之点,也是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时,应该加以分析和批判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