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1
第2版()
专栏:采访杞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启示
最近,报纸上常常讲发展农业生产要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究竟这些规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有的人却觉得很神秘,一时说不清,摸不透。当然,规律不是摆在表面上、看一眼就可以一目了然的。但是,只要联系生产实际和工作实际,认真加以分析研究,这些规律是可以逐步掌握的。
我们最近到山东济宁地区采访,同鱼台县的县、社、队干部讨论了这个问题。这个县历史上是一个荒湖涝洼区,历年多灾低产。后来,闸湖引水,改种水稻,粮食产量上来了。近几年又实行麦稻双熟制,粮食产量更上一层楼,一九七八年单产达到八百六十斤,总产比一九七七年增加四千万斤。一个三十万人口的小县,每年向国家提供一亿二、三千万斤商品粮,应该说是成绩很大了。鱼台县委的各级领导根据当地土地和水源等条件,实行种植改革,取得了好成果。最近,县委认真学习了三中全会的精神,认识到近些年,虽然粮食生产发展较快,但在全面发展农业方面还有不少盲目性,领导思想到达发展农业的“自由王国”还有很大距离。
鱼台县东濒南阳、昭阳、微山三湖,全县有十六条河道,境内沟渠纵横,有广阔的水面可以利用。可是,多年来有关领导在发展粮食生产上费的心思多,只注意发展水利,灌溉农田,在利用水面和湖河沟渠堤岸上,没大动脑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本来是尽人皆知的口头禅,历史上流传着微山湖“日出斗金”的说法,可是湖内的宝贵财富却任其自生自灭,没有采取措施,组织力量去“打捞”。大家分析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把集体经济和社员个人的“生财之道”当作资本主义批掉了。但是,领导思想上的形而上学,工作作风上的单打一,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几年,全县粮食生产发展了,可是生产资金不足,集体家底薄,社员手头紧,基本上是一个“高产穷县”。这同有关领导没有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组织群众把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没有充分运用集体经济的优越条件,把多种经营开展起来,有很大的关系。
济宁地区水面和山丘各有一百八十万亩,象鱼台县这种情况是不乏其例的。据了解微山湖内有一小岛,四面环水,却无船打鱼,也没有发展水面养殖,社员群众只是整年辛辛苦苦地啃岛上那一小块土地,“靠水”却偏要“吃土”。在一些山区,不知发展林木果品,养羊、养牛,而是单纯地开山造田,靠石头缝里的那点土搞粮食,靠山也是吃“土”。这些很不正常的情况,说明了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危害之大,它把人们的思想禁锢了,手脚给束缚住了。最近,一些县社党委,按照三中全会的精神,联系当地实际,实事求是,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农村生产面貌发生很大变化。以湖区为例,各级党委在抓好麦稻生产的同时,积极开发水面,发展多种经营。现在,沿湖社队面貌大为改观。我们在鱼台县东张公社的一些生产队,看到鸭鹅成群,鱼苗待放,社员们正在准备插蒲植藕。这个公社一九七八年在粮食继续增产的情况下,多种经营的收入已占全公社农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四十,今年计划继续有所增长。东张公社的情况是湖区社队的一个缩影。
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又出现了矛盾,带来了新课题,要求人们去研究,去解决。过去,拦湖蓄水灌田,发展了粮食生产,可是打乱了水系平衡,出现灌溉农田同发展水面种植和养殖的矛盾。恩格斯说: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现在,有关领导正在研究解决这些矛盾的措施和办法,他们希望有关领导机关和从事水利、水产的科技工作者加以探讨,给予支持,帮助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掌握全面发展农业新出现的、尚未被认识的规律,加快农业的发展步伐。
本报通讯员 段心强 本报记者 安子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