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大力反映在斗争中成长的年轻一代——从近年来部分短篇小说创作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1
第3版()
专栏:

大力反映在斗争中成长的年轻一代
——从近年来部分短篇小说创作谈起
缪俊杰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年轻一代,关系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青年问题应该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也应该引起我们的文学创作的关注。革命的文艺,应该大力反映我国年轻一代的生活和斗争,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特别是先进青年的艺术形象,对广大青少年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前途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在新的长征中朝气蓬勃地为建设四化和保卫四化而英勇奋斗。在这方面,短篇小说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近年来出现的一些优秀短篇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反映年轻一代的斗争生活的。这些作品塑造的许多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拨动着读者的心弦,给人深刻的教育,也为我们的文艺创作如何表现在斗争中成长的年轻一代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一
近十多年来,我们的党和国家经历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激烈搏斗。我国人民,包括广大的青年,经历了尖锐复杂、艰难曲折的斗争的考验。《班主任》、《神圣的使命》、《愿你听到这支歌》、《弦上的梦》、《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看守日记》、《墓场与鲜花》、《“不称心”的姐夫》、《伤痕》等短篇小说,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地、生动地反映了这场光明与黑暗的历史大搏斗,比较深刻地揭露了林彪、“四人帮”给我们的党、国家、社会、家庭,特别是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内伤与外伤,提出并回答了人们普遍关心和思考的问题,热情地歌颂了与林彪、“四人帮”为代表的黑暗势力作斗争的英雄人物,表现了在斗争中成长的年轻一代鲜明的艺术形象。
我们现在年轻一代是在异常复杂的环境中成长的。他们一方面沐浴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阳光,同时也受到林彪、“四人帮”的思想污染;他们有胜利和前进的喜悦,也有挫折和彷徨的痛苦。在林彪、
“四人帮”打着革命招牌,喊着极左口号,推行愚民政策和封建法西斯主义的时候,多少青年受过他们的欺骗,多少青年受过他们的迫害,多少青年在他们的摧残下受了外伤和内伤,甚至牺牲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又有多少青年在毛泽东思想指引和老一辈革命家带领下,为革命勇往直前地战斗,多少曾经上当受骗的青年经过正反两方面的教育迅速觉醒,在斗争中锻炼成为一代新人。这是一个灵魂搏斗的时代,也是一个造就新人、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国成千上万的青年工人、青年学生、青年社员、青年战士和青年知识分子,对林彪、“四人帮”的倒行逆施进行了英勇的反抗。特别是在伟大的“四五”运动中,革命青年扮演了最活跃的光荣角色。许多短篇小说塑造了这样的英雄人物,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年轻的一代勇于思考,敢于为真理而战的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愿你听到这支歌》里那个敢于在大庭广众面前“旁若无人”似地痛斥“国贼”,在被“便衣”盯住以后仍临危不惧的青年姑娘杨柳,那个见义勇为、机智地保护革命战士的青年严毅,不就是这样可敬可爱的青年英雄吗?杨柳最可宝贵的地方,在于当她认清了那伙闹得“国无宁日”的野心家、阴谋家的歹毒心肠以后,就把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自觉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而献身。她不是站在海滨唯恐被海浪溅湿了衣裳的观赏者,而是在急流中勇进的大无畏的斗士。她反对“等待”的思想:“为什么要等待呢?等就能把这些好的东西等来?什么也等不来!……为了美好的东西,要争取,要斗争!”这种积极进取、敢于斗争的精神,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的主流和本质。丙辰清明“四五”运动威武雄壮的革命活剧的生动场面,有力地表现了这一点。我国成千上万的青年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认真的思考,勇敢地走到天安门广场,愤怒地呼喊“誓与党内的野心家血战到底!”的革命口号,传诵着歌颂周总理、怒斥“四人帮”的战斗诗篇。他们这样做绝不是什么“愚蠢的行动”,而是意识到了伟大的革命的历史责任,学习用民主的武器来反抗法西斯、保卫自己权利的一次空前的大示威。正是伟大的“四五”运动,为我们党在十月粉碎“四人帮”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震惊中外的“四五”运动明确地宣告:我们的年轻一代是很有希望的一代,大有作为的一代!
在同林彪、“四人帮”的斗争中,青年们走过的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有的青年一往无前,有的则经过了迂回曲折。《弦上的梦》里的梁遐,就经历了一段极为坎坷的道路。文化大革命开始的一九六六年,年仅十岁的梁遐,美好的童年象梦一样在急风暴雨中结束了。革命干部的父母被林彪、“四人帮”迫害致死,小小的梁遐突然成了孑然一身的孤儿。她流离失所,无所依傍,顽强地饮恨活着。她为父母的惨死而震惊,却不知道造成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是谁;她要复仇,却不知道力量在哪里,出路在哪里……这一切,铸成了梁遐复杂的性格。她好象把什么都看透了,每遇一事总是“淡然一笑”。但是,梁遐并没有绝望,她的心灵深处充满着斗争的渴望,这,正是她觉醒的基础。周总理的逝世,使我们的党和国家蒙受了巨大的不幸,人们因为失去了心坎上的擎天柱,心灵陷入痛苦的深渊。这个巨大的事变使梁遐发生了根本的转变。她是在经历了国家、民族,包括家庭的沉重灾难,经历了不平常的忧患而觉醒,并逐步走上斗争的最前线。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激烈搏斗中,她思索着自己的道路应该怎样走,怎样负起时代赋予自己的责任。“四五”运动的革命风暴,很快便将她卷进了时代的激流,一个真正的新人出现在我们的面前了。梁遐在新的斗争环境里,以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新的青春之歌。
当然,同林彪、“四人帮”一伙作斗争的残酷性,是人们特别是青年所料想不及的。有一些人为了坚持正义,反对邪恶,还要作出巨大的牺牲,甚至坐牢杀头。《神圣的使命》中描写的富有正义感的青年技术员白舜的遭遇不就是这样吗?他就是因为坚持正义,向上级写信揭露杨大榕一伙所谓“造反派”杀人灭口、嫁祸于人的阴谋,而被投入监狱的。白舜的遭遇是一个悲剧。“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但悲剧的主人公白舜虽身遭厄运,却始终不向恶势力低头,表现了一个正直青年忠贞的气节和情操。《墓场与鲜花》通过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的悲欢离合,揭露了林彪、“四人帮”的罪恶,歌颂了陈坚、朱少琳这两个青年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贞情操。《班主任》描写张俊石老师满怀革命的热忱,努力医治林彪、“四人帮”给青年造成的精神创伤,这些都是富有现实意义的好作品。
这一系列作品的实践表明,文化大革命的生活和斗争是可以描写而且可以写好的,关键在于作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理解、分析和评价他所反映的生活,通过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表现出时代精神,从而通过历史的回顾,得出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引导人们积极地向往未来,为美好的共产主义而奋勇战斗。二
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我们的文艺创作应该用更多的精力和笔墨去表现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斗争的青年英雄,鼓舞年轻一代为建设四化和保卫四化而斗争。这是当前文艺创作的一个迫切课题。
周恩来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指示提出的四化,得到了全国人民,包括亿万青年的衷心拥护。“四害”横行时期,尽管“四人帮”运用他们窃取的那部分权力,兴风作浪,竭力干扰和破坏四化建设,但在各条战线上,都出现了许多用各种方式抵制和反对“四人帮”、坚持工作和学习、坚持生产劳动、坚持科学实验,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而不怕打击、勇敢攀登的先进青年。《窗口》中的韩玉楠,《“不称心”的姐夫》中的李四平,《满月儿》中的满儿,《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中的赵海焘、邹宇平,《姻缘》中的伍国梁等等,就是这样一批朝气蓬勃的青年人。
《窗口》中那个勤勤恳恳为人民服务的火车站女售票员韩玉楠,参加工作时间不太长,但她勤学苦练,掌握了过硬的本领,心里有一个活账本,不仅准确地知道全国大小车站的里程和票价,而且能流利地回答旅客提出的许多问题;她又象雷锋那样不管份内份外的事,都尽力去做,深受群众的赞扬。作品比较真实地描写了她在党的教育下,战胜林彪、“四人帮”散布的学技术就是
“白专道路”等谬论的影响和流毒,克服了自身弱点的成长过程。她的成长说明:一个青年在前进的道路上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老一辈革命家的引路。她的事迹更说明:只要有为四化献身的决心,就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使自己的青春闪发出美丽的光彩。《满月儿》中的生产队科研站的农业技术员满儿,为了向农业的“理想高度”攀登,一心扑到“攀登麦”的试验中,成了一个“试验迷”。“她搞试验的时候,全家人连她娘也不许惊动她”,在这个闺女的房里,“盆盆罐罐,筐筐袋袋,装的全是各类种子,上面一律贴上型号”,“那墙上则挂满了各种试验比较图、观察记录本、历年时令变化表”等等。她还孜孜不倦学习外语,积累更多的知识。满儿兢兢业业搞科学实验的举动,感动了她那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好玩爱闹的妹妹月儿,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姐姐的影响下,月儿象满儿那样,也开始在自己从事的测量工作中向科学进军了。这两篇作品都有相当的感染力,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性格也写得比较鲜明,在当前反映四化建设的成功之作还不太多的情况下,《窗口》、《满月儿》的出现是可贵的。
同样是描写青年进行科学实验,我觉得《“不称心”的姐夫》要比《满月儿》深刻一些。这篇小说中的下乡知识青年李四平,是个有着强烈事业心、奋发有为的青年人。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尽管由于母亲被诬为“叛徒”,他在政治上受到各种歧视,但并不灰心,始终不忘毛主席、周总理提出的四化这一宏伟目标,一心一意钻研农业科学,为培育水稻良种忘我地工作,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交给了党和人民。他在因反对“白卷英雄”张铁生,遭到“审查”的情况下,仍然不忘他的科学实验,“一个人偷偷地跑到地里去看苗情”。作者把李四平放置在建设四化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几个感人的场面,表现了这个青年人为改变农村面貌而战斗的那种襟怀坦荡、认真踏实、不计较个人荣辱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短篇小说《穿米黄色大衣的青年》也很有特色。作品透过几个青年对四化所持的不同态度,揭露了林彪、“四人帮”推行普遍贫穷的社会主义和“知识无用论”对我们社会的影响和危害。作品的主人公邹宇平的品质不坏,在学校里功课、品行、组织纪律都是中等,出校到工厂做钳工,仍然不抽烟不喝酒,也不参加某些青年讲吃讲喝的“十元会”。这是一个“本来可以熔铸成丰富而美丽、激昂而奋发的灵魂”,然而,林彪、“四人帮”造成的那种特殊的社会条件,却把他“压缩得这般苍白,这般庸俗,这般浅薄”,使他变成一个典型的庸人。同那个整天骑着平板车到大街小巷收破烂却不忘钻研数学的赵海焘相反,邹宇平胸无大志,不思上进,百无聊赖,无所事事,他“下了班就张罗张罗自个儿”,甚至一件米黄色的大衣就成了他精神的寄托。邹宇平精神上虽然有“四人帮”造成的创伤,但他毕竟是党所培育的青年。在党的指引下,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他的热血便流入到奔腾的革命急流之中。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精神上得到了解放,为四化建设的积极性空前提高,邹宇平改变了那种无所用心、浑浑噩噩的精神状态,变成了积极向上的新人。这个人物在当前的青年中,是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三
青年生活是丰富多采的,文艺创作也应该根据实际生活创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塑造各种不同性格的青年的艺术形象。随着揭批“四人帮”的深入发展,文艺工作者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创作的许多禁区被打破,为我们的文艺创作开拓了新的天地。
当前,我国人民正在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进行新的长征。全国人民,包括年轻的一代,正在以主人翁的姿态为建设四化和保卫四化而英勇奋斗。粉碎“四人帮”以来,短篇小说的创作很活跃,无论在题材上还是在人物塑造上,都有重大的突破。但是,我们的文学艺术在反映新时期的生活和斗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与生活本身的丰富性比较起来,仍然是很不相称的。例如,比较成功地反映四化建设的作品就较少。某些作品虽然写了知识分子或工农兵中某些先进人物向科学进军方面的努力,但一般都写得还不深,仍然没有塑造更多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为四化献身的英雄们的艺术典型。如果说,目前已经发表的有关四化的短篇小说,主要还是反映“四害”横行时期,广大青年怎样抵制“四人帮”对四化干扰和破坏的内容,那么,粉碎“四人帮”之后,我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雄健的步伐,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四化而斗争,这样沸腾的生活,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力量去描写。我们的作家应该到各条战线沸腾的生活中去,去熟悉“新的人物,新的世界”,人民希望有更多反映广大青年在四化建设中显身手的作品问世。为保卫四化而斗争的题材的作品更少。应该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的作家应该去发掘这方面的题材。最近反击越南侵略者的自卫还击战证明,在警惕大小霸权主义、保卫民族尊严,保卫四化的斗争中,充满着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这一方面应该得到更多的反映。我们的文艺应该大有作为。当前文艺创作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反对了“四人帮”的公式化、概念化的创作模式之后,又出现了某些新的倾向,那就是,报刊上发表了某一篇受到好评的作品,不久就会有一大批类似的作品涌到报刊编辑部,艺术构思、情节安排、人物性格明显雷同,陷入一种新的公式化、模式化、概念化的框框里,浅、直、假的现象明显可见。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成就,要认真总结经验,再接再厉,不断开拓文艺创作的新生面,使我们的文艺创作“更上一层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