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铁牛”奋战倒春寒——吉林中部平原机械播种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2
第2版()
专栏:

“铁牛”奋战倒春寒
——吉林中部平原机械播种见闻
正当春耕播种的节令——“谷雨”来临的时候,吉林省中部平原接连两次遭受强冷空气的入侵,阴雨连绵,气温下降,出现了乍暖还寒的反常气候,播种期比常年推迟了七到十天。
一年只有一次收成的吉林中部平原,能不能适时播种,打好夺取今年农业丰收的第一仗,正面临着这场倒春寒的考验。
吉林中部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面对大自然的挑战,广大干部、社员紧急行动起来,同倒春寒展开了战斗。四月下旬以来,吉林中部平原的千里沃野,到处呈现一派以机为主、机马牛结合的战低温、抢春播的动人景象:一台台挂着播种机的“铁牛”在广阔的田野里来往奔跑,昼夜播种;一副副犁杖、耲耙补种着拖拉机不便作业的田边、地头和零星地块;一辆辆运送种子、肥料的胶轮大车往来村屯与田间……。干部、社员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倒春寒没有什么可怕,我们有抗灾夺丰收的斗志,“铁牛”的威力,完全可以战胜它。
在这场斗争中,农业机械是一支主力军。它比犁杖、耲耙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吉林中部平原,地多人少,平均每个劳动力要负担二十多亩耕地。过去使用犁耲种地,少则一个月,多则四、五十天,往往因为推迟了播种期,到秋天农作物贪青晚熟,遭霜减产。如果遇到今年这样的倒春寒,播种期推迟,秋后大幅度减产是肯定无疑的。如今,有了机械播种就大不一样,效率高、进度快、质量好,一般每台拖拉机一天能种二百多亩地,顶上二十多副犁杖。为了战胜低温,做到适时播种,各级党委特别注意发挥农机的力量,千方百计扩大机播面积。榆树、怀德、德惠、农安、扶余、梨树、九台、伊通八个重点产粮县,今年有六千多台拖拉机投入春播,机播面积一般都比去年增加百分之二十左右,普遍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去年向国家提供近八亿斤商品粮的榆树县,今年狠抓农机具的配套工作。在“谷雨”之前,就已经给社、队的农机队拨下去播种机、镇压器等配套农机具一千多台件,使今年参加春播的拖拉机比去年增加二百七十台,机播面积达到百分之八十。到五月五日,全县三百七十多万亩旱田播种基本结束。地处辽河流域的怀德县,春寒过后,气温刚刚回升,县委就向全县提出“充分发挥农机威力,把春寒推迟的时间夺回来”的战斗号召,八百多台拖拉机和五千多副犁杖一齐出动,立即掀起了春播高潮。这个县近三百万亩旱田中,玉米种植面积占近一半。他们首先用拖拉机抢种玉米,到五月初已基本播完,为玉米争得了比较充足的生长时间。
四月末,当记者来到德惠县三胜公社乐园大队访问时,这个大队的三千二百多亩耕地,光用拖拉机就已经播完了三分之二以上。过去这个大队用犁杖种地至少要种三四十天,如果毁种补苗,那就将近两个月。去年开始大面积用拖拉机种地,机播面积占百分之八十,播期只有十二天,小苗出土齐整、茁壮。社员们高兴地说,小苗出土是一个“生日”。这一年粮食平均亩产过千斤,全县第一。去年尝到了甜头,今年就增添了劲头。大队党支部同社员商量,今年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耕地用机械播种。四月二十三日,气温刚见回升,三台拖拉机就开到田间,连续奋战五天,播完二千多亩。
许多县的大队与大队、机车与机车、人与人展开了劳动竞赛;各县农机队普遍实行单机核算、定额管理,组织了机车完好率、出勤率、班次作业时间利用率的“三率”评比活动;有的地方歇人不歇机,日夜抢播,还有的把六行播种机改为八行播种机,提高机播效率。
县、社、大队三级干部抓农机队,跟机车作业,昼夜奋战机播第一线。在榆树县前进公社的办公室,有一幅惹人注目的“春播进度日程表”,这个公社五十八台机车编排程序表上,不仅注明机车组长、农具手的姓名,而且还注明包车干部的姓名。每天晚上八点半钟,包车干部准时向公社汇报所包机车出勤和作业数量、质量等情况,加快了播种进度,保证了作业质量。怀德县革委会副主任赵惠清,四月下旬有六天时间,夜以继日地跑了十个公社、二十二个大队,及时帮助解决机播中遇到的问题。他在双城堡公社吕家店大队,发现这个大队的三台拖拉机都没有播种,一台耙地,两台因缺少机件锁在库房里。他对大队党支部书记说,现在不发挥拖拉机的作用,违误了农时,秋后就要减产,时间就是粮食啊。大队当即卸下拖拉机上的圆盘耙,换上播种机,改耙为种;并且立即派人取来另两台机车所需要的配件,连夜装好,投入播种。
新华社记者
康国志 苏午辰 向群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