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平果县农村基层干部讨论怎样适应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肃清流毒 转变作风 搞好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2
第2版()
专栏:

平果县农村基层干部讨论怎样适应全党工作重点转移
肃清流毒 转变作风 搞好工作
据新华社南宁电 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一部分公社党委书记和生产大队支部书记,最近在讨论全党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时,一致认为,农村基层干部也必须从思想、作风、领导方法上迅速转过来,才能适应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新形势。
平果县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开始时认为,党的工作中心转移是上级领导的事,基层干部不存在这个问题,转不转照样搞生产。但是大多数基层干部不同意这种看法,最近他们就这个问题举行了座谈。大家列举大量事实,说明这些年林彪、“四人帮”推行一条极左路线,对农村基层干部影响很大,不清除流毒和影响,在思想、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来一个彻底转变,就无法搞好工作。因此,农村基层干部同样有个“转”的问题。
大家认为,农村基层干部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首要方面是要解放思想,要把主要精力从过去只抓政治运动,转到抓生产建设方面来。他们说,林彪、“四人帮”出于篡党夺权的需要,打着抓“阶级斗争”的幌子,把什么都说成是阶级斗争,基层干部中毒最深的也是这一条。果化公社党委书记覃茂珊说,那时候,好象“阶级敌人”象蚂蚁一样多,公社党委每次开会都要分析什么“阶级斗争新动向”,生产问题放到一边去。一年要开好几次全公社的批斗大会,把大量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的人,拉到大会上批斗,甚至生产大忙季节,也要照样开批斗会,从而挫伤了群众的积极性,使生产受到很大损失。一九七五年正当早稻插秧大忙季节,公社召开了一个三、四千人参加的批斗大会,而且让大队、生产队干部回去也开这类的会。当时很多生产队秧还未插完,人们无心思搞生产,全社有一千多亩早稻插秧拖过了季节,全年减产三十三万多斤,这个教训是深刻的。覃茂珊说,实践证明,任何离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的阶级斗争,都是错误的,反动的。我们农村基层干部今后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天天抓什么“阶级斗争”,“大批大斗”,置生产于不顾了。
这个县的一些公社党委书记和生产大队支部书记在座谈时还说,随着工作中心转移到生产建设方面来的同时,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学会用经济管理为主的方法来领导农业生产,再也不能依靠行政命令指挥生产。城关公社党委书记孙明说,城关公社那龙大队古旺、那良两个生产队,有二十多亩田适合种一造玉米加晚稻,但公社硬要他们改种双季稻。一九七五年,社员已种下了玉米,公社却硬让他们把玉米苗拔掉改种早稻,队干部不服,公社党委就把他们叫去狠批。结果,这一年改种的早稻亩产只有二百多斤,而玉米亩产四、五百斤,这件事给公社党委教训很大。座谈会上大家认为,今后公社干部,特别是公社党委领导,要把过去靠用行政手段指挥生产,转到用经济手段管理生产。大家还认为,公社党委工作主要是加强党组织的建设、掌握方针政策,保证和促进公社经济的发展。公社经济管理的职能,主要是具体组织、研究、指导公社、大队、生产队如何把农、工、副业搞好。公社党委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和保障社员的民主权利,才能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展农业生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