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推荐《人民教育》月刊 人民教育社编 新华书店印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7
第5版()
专栏:图书评论

  推荐《人民教育》月刊
  人民教育社编 新华书店印行
  傅彬然
《人民教育》创刊号出版了。这是一种有相当分量的教育刊物。
《发刊辞》揭橥《人民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学习政策,学习苏联的经验,总结解放区的教育经验,展开教育学术思想的批评。拿这四个标准来衡量,这册创刊号是相当成功的。
卷首是钱俊瑞的“当前教育建设的方针”上节,论教育为工农服务的方针。第一段里透彻地阐明了教育何以要为工农服务的道理,足使一般人消除对这个基本方针的怀疑,树立起为工农服务的信心。第二段说明新教育的内容必须是彻底民族的,科学的,真正的大众的;各级学校和一切教育机构应该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标准,严肃认真地审查自己的教育内容,坚决稳步地改造教学的内容,创造新的教育内容。第三段讲人民教育应作何种部署,从何入手,列举了加强工农干部教育和人民解放军教育,推行工人和农民的业余补习教育,准备推行识字教育,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全国各级学校都应大大地为工农及其子女开门等项,逐项作了清楚的说明。
程今吾的《迎接工农速成中学的创办》和丁浩川的《教师怎样看待自己的工作、学生和自己》两文,可以跟第一篇文章联系起来看。前一篇对于工农中学的性质,以及招生问题、制度、课程、教法,都有极警辟的见解。特别强调要认识工农速成中学的特点,把握住“工农速成中学实施方案”的精神和实质,不要变质。在讲课程和教学时说:全部课程该是文化课程,政治教育的教学主要应渗透在文化课程里;必须打破各科平衡发展的观念,有重点地考虑教育的内容;所谓“精简”,不等于减少科目和内容,而是加强某些有用的重要部分,减少某些无用的或用处较少的部分;课程需要集中;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要研究教学方法,认清教育对象,和学生一同讨论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自己获得良好的学习方法等等。这些意见,不但适用于工农中学,同样适于普通中学。丁浩川的文章里,指出了教师工作不单纯是“谋生之道”,而是整个人民解放事业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工作部门之一;学生是正在成长中的新生命,他们身上负担着建设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任务;我们要好好教导他们,做他们的好榜样;教师自己该把思想认识和工作态度提到应有水平,因此必须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学好业务,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思想,改进教学方法。通篇叙述颇为亲切,富于说服的力量。
韦悫的《教育是什么》,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讲到教育的阶级性,文字写得那么平易具体,读者从这里可以获得教育的正确概念。林砺儒的《中等教育问题》,把向来疑难最多最复杂的我国中等教育,归纳为《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之对立》与《文理分科问题》两大症结来加以剖析,指出了今后我国中等教育所应走的方向。
其他的许多篇文字,有的介绍了苏联的教育理论,有的个别解决了若干具体的问题,对读者都是很有意义的。
《人民教育》,从《创刊号》的整个体制和内容看来,是相当成功了的。但是笔者还有两个希望:一是希望以后对“总结解放区的教育经验”的工作,能够更有系统有计划地来做。正如《发刊辞》中所说,二十多年来老解放区的教育,在部队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上,在革命干部教育、农村小学教育、农民政治文化教育及干部在职教育等系统上,都积蓄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是在毛主席的思想指导下,在革命斗争中锻炼出来的,它是马列主义和中国教育实际结合的最初阶段的产物……它却完全摆脱了旧教育的轨道,走上一切为人民、为国家服务,为当时革命战争服务,发挥了教育应有的作用,做到理论与实际的一致,创造了新的教育方法,培养了新的教育工作者的新品质。”这些宝贵经验,是从实际斗争中得来的,是从祖国的泥土里萌发出来的。由于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很迅速地基本上解放了全国,全国教育工作者在没有很好的准备之前,就得担负起在全国范围内改造旧教育与建设新教育的艰巨任务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正确领导之下,教育的大方针虽然已经在一步一步确定下来,可是要把正确的方针有效地转化为实际行动,还有待全国教育工作者多方面来努力。而把老解放区的宝贵经验,系统地生动具体地总结出来,对全国各方面教育工作者必然会发生有力的启示,使大家在对旧教育思想的廓清和新教育理论的把握上起莫大的影响的。其次是我国的教育,在这新旧递邅的过程中,旧思想体系不再适用了,新的却还没有建立起来,这会使许多人有彷徨莫适之感;而事实上,旧的思想体系的影响有它长远的历史,在没有新体系来代替之前,是不容易挣脱的。因此希望《人民教育》一面展开对旧教育学术思想的批评,同时更能较有系统地来介绍苏联的新教育,如教育原理,教学及训练的原理原则和方法等,都是大家迫切地在期望了解的。
最后,附带谈谈一般教育期刊。据统计在我国现有二百多种期刊中,以文艺占第一位(约有四十多种),第二位就是教育。《人民教育》中一九五○年四月的统计,全国共有教育杂志二十六种,天津新近出版的《天津教育月刊》,和曾昭森主编在广州印行的《新教育》,还不在内。从教育的岗位来看,教育刊物多,当然是好现象。可是除了量多之外,我们还要求质精,每一种刊物对读者都要能收良好的效果。现有的教育刊物,笔者没有全部看过,就看过的十多种说,《人民教育》和《中华教育界》(上海中华书局刊行)都是属于全国性的刊物。《人民教育》是具有指导性的。《中华教育界》今后如能多做一些全国教育消息的报导,全国中学补充教材的提供和全国地方教育杂志重要文章的摘粹之类的工作,这样对读者也许更为有益。此外如苏联教育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也是值得做的。过去我国一般教育论文,大多嫌冗长空泛,言之无物;而且大多老是在同一水平上转圈子,很少新鲜的内容,希望今后大家能够注意加以矫正。地方性教育杂志,就我所见到的,《东北教育》是较充实的一种。它报导东北教育方针政策,介绍苏联教育,讨论教学具体问题,提供学校补充教材,都是切合地方需要用的。地方性刊物必须从地方的实际出发,针对地方的实际需要,否则便是无的放矢,徒然浪费人力物力,对读者并没有多大裨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