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思想问题》 (新书推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7
第5版()
专栏:图书评论

  《思想问题》
  (新书推荐)
  高尔松
《思想问题》这一剧本,是以教育改造了上万个知识青年的华北大学为背景写的。它以知识分子的转变为主题,情节非常生动,使人发生亲切之感。
华大的青年同学成分是很复杂的,他们中许多人,初进学校时,对革命还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甚至还或多或少残留着反人民的思想毒素。他们的涌进华大,绝大多数固然为了改造思想、追求真理,可是有一些人的动机和目的也未必完全纯正。正如本剧所描写的,其中有受了多年奴化教育的周正华,是“民主个人主义者”的典型,他的毛病最深,盲目崇拜欧美的物质文明,看不起人民大众,但他在落后同学间却能发生很大的影响。组长李振威等领导干部都对他感觉没有办法,只有赵队长对他始终抱着积极态度。赵队长凭着她的教育才能,循循善诱地指导他,使他在经过了一些曲折的痛苦的过程以后,终于改变过来,成为进步分子了。又如组长李振威虽然是个很努力的干部,但他太性急,看不起落后同学,没有耐性去改造他们,常常弄得束手无策,消极失望。在这种时候,赵队长总是鼓励他,说:“你们不要气馁!帮助人进步是一件很艰巨的工作,……今天工作不顺利,也许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身还有缺点,在方法上还有偏差。”她劝告同志对人不要瞎怀疑,随便对一个同志怀疑会发生不好的影响的。她对于改造周正华的经过发表了一些很痛切的话:“事实告诉我们,青年们都是向着进步的,都是可以改造的,只要想想我们自己是从怎么样的道路上走过来的,我们就不会对今天还没有进步的同学失望……我们就有责任在今天去帮助别人……争取、团结、教育、改造,这是党对于知识分子的政策,也是我们学校的方针,这八个字缺一不可。”在以赵队长为代表的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教育之下,改造青年的事业,获得了伟大的成功。
最后一幕中,整整作了二十年小职员,受尽生活上的磨折与苦难的干志让等的坦白,更其紧张热烈,是全剧的顶点,也是思想改造工作获得初步成功的一个总结。
剧本中出现的角色都是一般青年人日常遇见的人物,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又正是大多数青年人存在着的问题。对于要求进步热望改造的青年人,这剧本是很有意义的;同时对于从事教学工作的领导干部,这也是个极有价值的参考材料。
《思想问题》是华北大学第三部剧作组的集体创作,蓝光刘沧浪执笔,一九五○年二月由三联书店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