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是当务之急——从一个地区中等教育现状的调查想到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6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中等教育结构改革是当务之急
——从一个地区中等教育现状的调查想到的几个问题
开封师范学院教育教研室教育学组
我们对开封市和开封地区的中等教育进行了初步调查。根据调查材料,提出我们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开封市、开封地区普通中学发展很快。一九六六年,开封市市内中学有初中二十三所,高中九所,铁路局办铁路中学一所,民办中学五所。目前,市内中学已达五十三所,其中除五所是初中外,其余四十八所都是有高中的完全中学。高中班已达四百八十个,比一九六六年的八十四班,增长了近五倍。开封地区,一九七三年有初中六百五十一所,高中八十所,现在初中已发展到一千四百八十三所,高中二百四十四所。全地区九个县绝大多数大队,都办了七年制学校;每个公社,都有一所高中。
当前中等教育存在几个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农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数量太少。开封市在文化大革命前,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除有黄河水利学校、开封师范、工艺美术学校、省二技校、第一职业学校、商业财会学校外,还有一些大的工厂企业办的技术学校或技工学校。当时,每年初中毕业生约五、六千人,考入这类学校的,均在三千人以上,占初中毕业生的五分之三,升入高中的,一般是千人左右,约占五分之一。开封地区原有中专六所,农业中学五百七十八所,每年也都吸收大量小学和初中毕业生继续学习。这些专业学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生产技术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文化大革命中,由于林彪、“四人帮”乱教育,砍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所剩无几了。农业中学减少了百分之八十七。由于专业学校大量被砍,造成专业人员奇缺。以开封市化工五厂为例,一九七六年这个厂增添青年工人三十三人,其中高中毕业生十一人,初中毕业生二十人,小学毕业生两人,有关技工学校的学生一个也没有。这些青年工人,对化工厂全是陌生的。其他各条战线,也大体如此。
二、普通高中发展太快,师资缺乏,影响教育质量。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中学必开课程,因缺教师而不能开设。比如开封县,十八所高中,有三所未开外语,一所未开数学,两所未开物理和化学。二是部分教师业务水平不能适应高中需要。中学数量激增,教师缺乏,各地便层层选拔:重点中学从公社高中里挑,公社高中从队办中学里拔,队办中学又从小学里抽。例如,开封县大李庄高中、巩县九中和涉村高中的五十五名教师中,原高中教师只有三人,从初中教师调来的十七人,从小学调来的二十人。其结果,削弱了初中和小学的师资力量,也影响了高中教学质量。
三、大批中学毕业生既无继续学习机会,又不能在生产中很好发挥作用。一九七八年,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开封市约占百分之七十六,开封地区占百分之三十五左右。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为数很少,还不到百分之一。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要直接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但他们学的多是普通文化知识,缺乏有关的专门技术知识和专门的生产技能,不能在生产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当前中等教育状况同国家急需建设人才的一个突出矛盾。
从这种状况出发,我们认为,必须积极、稳妥、有计划地改革中等教育结构。
目前,农村初中过于分散。一些大队办的七年制学校,中学班只有几十个学生,师资力量薄弱,两校或几个学校之间的距离又很近,可否考虑分片设点,适当集中,把两个或几个学校的中学班合起来办学?至于高中,很多同志都认为,普通高中不宜太多,应该调整、整顿,适当减少数量,努力提高质量。有些普通高中,可改办农业中学或其它中等专业学校。
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的比例”。通过调查,我们深感这确是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当务之急。现在,一方面是农村和城市都十分缺少各种中等专业人才,一方面是大批初中、高中毕业生未能升学,而又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开封地区,每个大队都有一批初中、高中毕业生在家劳动,但社队却普遍缺少财会、农机、农技、水利、畜牧兽医等专业人员。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扩大农业中学、各种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在整个中等教育中的比例,在城市中积极发展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在农村中积极发展农业中学和农业技术学校。
我们对巩县二十里大队农业中学进行了调查。这所农中实行半农半读,一九七五年开始创办。尽管办学时间不长,规模很小,按照农中要求,课程开设还不完备,但它给人以很大启示。第一,解决了农村初中毕业生继续学习提高的问题。建校前,这个大队历届初中毕业生,极少数升入高中,绝大多数在家劳动,由于少年儿童贪玩爱耍,人称“队长愁”。建校后,大队每年初中毕业而未能升学的,全部吸收到农中学习。在农中,他们不仅提高了思想,增长了知识,也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工农业生产技术。第二,为大队培养急需的专业人员开辟了一条途径。已毕业的四十七名学生,除三人参军,一人升学外,其余的有些人在队办工厂,有些人当了民办教师、技术员、拖拉机手、汽车司机等等,在各项事业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第三,为集体创造了物质财富。农中现有耕牛五头,猪四十头,种果树两千多棵,已生产粮食六万多斤,蔬菜果子共收入两万多元。这种学校,当地群众是欢迎的。有些同志建议:县里可办农中或农业技术学校,招收初、高中毕业生,公社也可以办,有条件的大队也可以办,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形式办学,并注意不断提高教育质量。这个意见是有道理的。发展这种专业学校,不仅是近期的需要,也是将来各项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
无论是发展农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还是对普通中学进行适当调整,都要很好地解决一些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这不是单靠教育部门就可以办到的,必须由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共同努力。比如,各级各类学校发展的比例、招生数量如何与各种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各种专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如何配备,教材、图书资料、仪器设备如何供应,办农业中学的生产劳动基地和必要的劳动工具如何解决,等等,这些都需要各有关部门共同重视,认真研究,大力支持,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