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中医文献急待整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6
第3版()
专栏:

中医文献急待整理
北京中医学院 任应秋
丰富的中医文献,是构成中国医药学伟大宝库的主要内容之一。据一九七八年医药图书馆会议统计,全国共有各种医药图书一万余种。数量之大,门类之多,远非世界其他国家医药文化所可比拟。如闻名于中外的《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各有八十一篇,早在二千年以前,便分别从脏腑、经络、病机、病症、诊法、辨证、治则、针灸、方药、养生等等方面,对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断治疗的方法,结合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作了比较系统、全面的综合叙述。它不仅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疗经验,而且把医疗经验和保健的原则提高到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原则的高度,并以自发的辩证法观点同形而上学的医疗观点作斗争,为祖国医学奠定了比较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现在中医运用的传统的基础理论,仍以它为主要依据,用以指导临床实践。约成书于公元一九六——二○四年的《伤寒论》十卷,通过对伤寒病的治疗,总结出用“六经辨证”的一整套辨证论治规律,大大提高了医疗效率,成为一部理论结合实践的不朽名著。约成书于一五七八年的《本草纲目》五十二卷,共载药一千八百九十二种,分十六部,共六十二类,被译成朝、日、拉丁、英、法、德等多种文版,流行于全世界。仅从这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医文献来看,其内容的丰富多采,便可概见了。
现在生物时钟学,发现每一种生物,从微小的单细胞草履虫以至于人,是由一种复杂的生理节奏所控制。现代医学已证明人体内的细胞分裂、血液成分、直肠温度、尿量及尿的成分等等,都有着昼夜节律,一个月或一年的节律。就是说,人体里确实存在着生物钟。中医文献也认为人身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都是有节律的,而且可以用客观指标测定的。《灵枢·五十营》说:“愿闻五十营奈何?曰:天二十八宿、宿三十六分,人气行一周,千八分。”就是说,营气在人身运行,一昼夜共行五十周,周天二十八宿,每一宿的等距为三十六分,加起来共得一千○八分,这就是营气运行的度数。又《卫气行》说:“卫气之行,一日一夜五十周于身,昼日行于阳(手足三阳经)二十五周,夜行于阴(手足三阴经)二十五周,终而复始,一日一夜,水下百刻而尽矣。”这是用“漏刻”来测定卫气运行于人身的节律。后世针灸家依据营、卫气运行的这一节律,测定出脏腑的时刻表,标志五脏六腑十二经气在一日十二时辰里各自的旺时。用于临床,往往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中医文献是很有价值的,应该进行整理。可是,建国已三十年,中医文献的整理工作,可说是基本上没有动起来,而具有整理工作能力的老专家却相继去世,现在已没有多少人。特别是本身是中医而又具有训诂学知识的,目前已成空白。这些年培养出来的年青中医,对于中医文献知之甚少。例如去年中医研究院和北京中医学院招了第一期研究生班,这批研究生来班学习以前,没有一个通读过《内经》。根据他们现有水平来看,要读懂《内经》还有不少困难。如果再不重视,我估计十年以后,要想对中医文献进行整理,就会更加困难。
写到这里,我想起一件事来。沈阳某大学教授王某某,解放后从英国回来,带回伦敦、巴黎所藏我国敦煌晋唐人所写卷子的大批照片,其中有医籍部分。她先交给文化部,继而转交中医研究院。我经多次查询,听说这批照片还在山西稷山仓库里睡大觉。敦煌卷子可以说是国宝,所以当年帝国主义者才洗劫而去。有心人既然摄制照片带回来了,便应该珍视它,把它好好地整理出来,编印成书,广为流传,使其能为发扬祖国医学服务。亡羊补牢,犹为未晚。不然,虽有献璞的楚人,却不遇识璧的文王,怎不令人叹息呢!
最近,《医学百科全书祖国医学分册》编委会,为整理中医文献问题,曾举行一次老中医和部分西学中人员参加的座谈会,大家一致要求卫生部应立即成立中医文献出版委员会,聘请对中医文献素有研究的专家组成,并相应地筹设中医出版机构,专门从事整理出版中医文献的领导和组织工作,订出近期和远期的规划,有步骤地把这一工作开展起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