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科技人员要参加企业管理——访南京机床厂总工程师吕天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7
第2版()
专栏:

科技人员要参加企业管理
——访南京机床厂总工程师吕天乐
最近,我们走访了南京机床厂总工程师吕天乐同志,请他谈了科技战线如何适应工作重点转移和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问题。
吕天乐同志说,当前一项迫切的任务是,迅速改变工厂企业的落后面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要求科学技术走在生产的前面,科学管理也要跟上去。这里就有一个怎样充分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的问题。他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谈了以下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总工程师分管技术,也要参与管理生产。
工厂企业和科研单位不同,技术渗透在生产的全过程,如果总工程师只管技术不问生产,是做不好技术工作的。有些单位分管技术的总工程师不过问生产,而分管生产的领导干部也不过问技术,这种把生产与技术截然分开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吕天乐同志说:“我在行政上是副厂长、总工程师,负责全厂技术工作,领导各技术部门。但我也参与管理生产,和分管生产的副厂长配合得很好,当分管生产的副厂长外出时,生产、技术都由我管;同样,我不在厂时,生产、技术都由负责生产的副厂长抓。除重大的生产、技术问题须经党委研究决定外,一般问题,我们两人都有权决定。我们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又各有侧重,密切配合,使生产与技术的管理都比较协调。”
二、总工程师要参与科技干部的管理。
在工厂企业里,科技干部的管理,总工程师一般不参与,全由人事组织部门负责。由于他们平时不过问技术工作,也不掌握科技人员的技术状况,对科技人员的使用、晋升、培养,往往看死材料多,看现实表现少;看政治条件多,看业务水平少。这样,难免有片面性,不利于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吕天乐同志说:“我们厂注意了这个问题。对于科技人员的调动、培养等,一般由我提出初步意见,经党委研究后由人事组织部门承办。最近,在进行对科技人员考核和晋升工作中,我们厂专门成立了评选小组,我任组长,政治部副主任、副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总工艺师、设计科长、组织科长为评选小组成员。这样做,改变了过去科技干部管理与科技工作脱节的现象,既可以掌握科技人员的技术状况和现实表现,又掌握他们的政治情况,对科技人员的考核使用就可以更全面一些。”
三、党政领导干部要学技术,技术干部要学管理。
吕天乐同志说:有的领导干部不懂技术,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对生产技术方面提出的建议,他们分不清哪些合理,哪些不合理,对一些不完全正确的建议也提不出意见。长此下去,就无法管理企业,指挥生产。同样,不少科技人员,只懂技术,不懂管理,只搞技术,不搞经济核算。这些同志设计产品,往往很少想到新产品的成本和收益,对企业发展的关系等等。在国外,科技人员设计产品时,首先考虑的是经济效果,因为这关系到企业是发展还是倒闭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在我们的企业中就很少考虑。因此,工厂企业的领导干部必须提高业务技术水平,逐步成为内行;同时技术干部也要学管理,懂得一点经济核算,使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等有较好的经济效果。
吕天乐同志还认为,现在企业的领导班子中成员多,懂得技术业务的内行少,这种情况很不适应工作重点的转移。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对他们进行培养提高以外,还要解决一个能上能下的问题。否则要增补一些内行的管理人员就很困难了。领导班子越来越大,人浮于事,互相扯皮,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
四、要积极培养科技新生力量。
吕天乐同志说: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科技人员青黄不接的现象十分严重。在领导岗位上更是老科技人员多,年轻科技人员少。在国外,负责产品设计的,有不少是三十岁上下的年轻人,而许多有经验、有本领、工资又高的老技术人员却在他们的领导下干具体工作。这样做使这些青年科技人员业务能力提高很快。这种做法值得借鉴。现在许多单位对科技干部的培养、提高已开始注意,但仍重视不够。国家建设需要大批技术人才,不能只靠大专院校输送,还必须重视从现有职工中培养。
南京市科委 张永恒 陆丽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