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如此“合作项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7
第6版()
专栏:札记

如此“合作项目”
汝生
据索非亚的报纸报道,保加利亚最近又要派遣数百名青年前往苏联的库尔斯克地区劳动。据说,他们的任务是参加一个“国际共青团突击项目”的建设。顾名思义,这大概又是一个“大家庭”的“合作范例”了。
“国际共青团突击项目”,不但名字娓娓动听,而且含意也颇值得玩味:其一,这是“国际”性的,各国抽派劳动力参加,义不容辞;其二,这是青年人的活动,只能选拔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老弱体衰者无此资格;其三,这还是一个“突击项目”,任务之紧迫、劳动之艰巨,可想而知,现在有言在先,以后也就无话可说了。看来,莫斯科想出这个美名,是费了一番心思的。
多年来,苏联在“大家庭”中称王称霸,仗恃“老大哥”的地位,巧立名目,利用东欧各国缺乏资源,打着“经济一体化”、“共同建设企业”的幌子,迫使这些国家出钱、出物、出力,在苏联的边远地区兴建工厂、开发资源。据最近访问索非亚的一位苏联官员透露,目前仅仅是保加利亚一个国家,就有一万二千多名工人在苏联的科米自治共和国干活。他们多是从事繁重的伐木和建筑性劳动。几年来,只在这个共和国劳动过的保加利亚工人就达四万多人。不难估计,经互会各国派到苏联各地从事这种“国际性”劳动的总人数,是十分可观的。莫斯科的算盘打得很精。它既要扩张、扩军,势必挤了国内建设,使人力、物力紧张。于是,它凭借“大哥”的身份,集各“小兄弟”之力,为其建设“发达的社会主义”效一臂之劳,岂不是名正言顺,何乐而不为呢?
苏联驻经互会的一个常务代表曾经吹嘘,经互会这个机构已进入了“合作”的“崭新阶段”,它“要把所有力量集中起来”以“提高社会主义大家庭各国人民的福利”。因而,这个“大家庭”之间的各种所谓“合作项目”与“联合工程”也就越来越多,举不胜举。据报道,在一九七六——一九八○年间,这种“合作项目”的总投资共约九十多亿卢布,其中一半以上要由经互会其他成员国负担,而涉及的十个大项目,却只有一个是在苏联以外的土地上进行。东欧各国劳力本来不足,每年还要派出大批人去苏联,国内建设不能不受到严重影响,以致基本建设任务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以保加利亚为例,由于同苏联“合作”,它本身的煤和有色金属却得不到应有的勘探和开发。
“老大哥”只想从“小兄弟”身上捞油水,那么,“小兄弟”会长此沉默下去吗?据闻,有的东欧国家已经公开抱怨说,“互利原则已遭到破坏”,“共同建设”只给苏联带来“额外利益”,等等。因此,对于莫斯科来说,老想在“小兄弟”身上打主意,从长远看来,也未必一定会如愿以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