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光阴》的启示——介绍一部反映党内斗争的罗马尼亚新影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7
第6版()
专栏:

《光阴》的启示
——介绍一部反映党内斗争的罗马尼亚新影片
郭富
根据罗马尼亚作家迪努·萨拉鲁的小说《光阴》改编摄制的同名电影,最近在布加勒斯特上映,赢得广大观众的好评。一些报刊称誉它表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真理,是一部比较成功的政治影片。
影片以五十年代罗马尼亚农业合作化时期发生在牛角村的“耕牛事件”和六十年代末发生在某化工厂的“爆炸事故”为中心,展开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作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天空并不总是阳光明媚的,有时也有阴雨,甚至雷电交加。影片通过上述两个“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赞美了以杜米特鲁为代表的那些敢于认识真理、坚持真理的正直的共产党员,鞭挞了另一些以米哈拉盖为代表的歪曲真理、践踏真理而又装得道貌岸然的所谓党员。
在“耕牛事件”中,身为区委组织书记的米哈拉盖等人为了诱使单干农民尽快入社,竟欺骗他们说凡有两头耕牛的只要有一头入社即可,结果引起已入社农民的思想混乱和不满。许多社员连夜从社里牵回自家的牛,并聚众质问区委。这时有一民警鸣枪威吓群众,以致激起公愤。区委第一书记杜米特鲁赶到现场,说服群众把牛送回了合作社,并正确地指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是由于工作中的缺点和农民还没有真正看到合作化的优越性。而米哈拉盖不但不作任何自我批评,反诬这是“农民暴动”,是“阶级斗争的新形式”,要求镇压农民中的“阶级敌人”和“反动分子”。只是由于杜米特鲁坚持真理,反对把农民当作阶级敌人,米哈拉盖才未能得逞,并被解除了区委书记职务。可是州委某些领导人却赏识米哈拉盖“对革命无可置疑的忠诚”,而把他调到了州委干部部门。米哈拉盖借此机会,利用职权复查“耕牛事件”,对杜米特鲁横加指责,从“丧失阶级性”上纲到“潜入党内的阶级敌人”,并以欺骗、威胁等卑劣手法,迫使区委会强行通过了开除杜米特鲁出党的决议。杜米特鲁当夜被捕送入劳改营,接着是妻离女亡。一些支持他的党员干部和积极分子也受到株连,被开除党籍或送去劳改。然而,杜米特鲁在这残酷无情的打击下,并未丧失对党、对真理的信念和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而是磨炼得更加坚定、更加深沉了。
光阴易逝,六十年代末早已恢复名誉的杜米特鲁,又被派回到曾工作过的地区担任县委第一书记。在这里,他不仅又遇到了当年陷害过他的米哈拉盖,还碰上了一些新的米哈拉盖式的人物:利用职权作威作福的县委经济书记阿尔维特,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化工部局长特托亚努。在一次县的大型化工厂“爆炸事件”中,杜米特鲁又挺身而出,再次为真理而斗争,保护了遭到米哈拉盖等人诬陷的化工厂厂长、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干部切尔纳特,使正义战胜了邪恶。
前后两次“事件”的结局如此不同,说明十几年的“光阴”不是白白流逝的。社会在发展,人民在前进,社会主义有着值得人们为之奋斗的光明未来。真正的共产党员应当象杜米特鲁那样,敢于正视充满矛盾的现实,接受来自黑暗角落的挑战,满怀信心,坚持真理;而不要在挫折之后颓唐,在困难面前彷徨。
影片还塑造了另一些人物形象,使善与恶的对照表现得更加充分。这里有截然不同的青年一代:化工厂一个年轻工程师,在爆炸事故中因负有一定责任而受到降级处分,他坦率承认自己受到处分是公正的,并严词拒绝了官僚主义者煽动他嫁祸于人的肮脏企图。这位正直的党员青年,同那个因玩忽职守而造成爆炸事故的无赖形成鲜明的对照。那个无赖被开除出厂后,一面向上级诬告厂长切尔纳特,一面又无耻地跪在切尔纳特面前哀求饶恕。这里还有截然不同的老一代党员干部:过去曾为党的事业勇挑重担的老县委第一书记,当党决定让他退休,把班交给久经考验的杜米特鲁时,他把让位给更年轻更有能力的人看作是他“最后一个自觉的和高尚的行为”。这种风格既不同于那些玩弄职权的米哈拉盖和阿尔维特,也不同于那种“靠过去的功劳收利息过日子”的
“老头子”们。
此外,影片还描述了一个家庭出身不好、但本人热爱社会主义而又有才干的女建筑师鲁克尚德拉的遭遇。她曾与切尔纳特相互产生过爱慕之情,那个米哈拉盖就捕风捉影地以此为由写匿名信诋毁切尔纳特。杜米特鲁了解她的为人,热情支持她设计县委大楼;阿尔维特却摆出十分革命的样子,提出象她这样的人不宜担任这项任务。
《光阴》给人们留下的问题是:米哈拉盖式的人物还存在于社会中;阿尔维特式的书记和特托亚努式的局长还留在领导岗位上;关于鲁克尚德拉问题的是非之争尚未完全解决。这些预示着天空还会有阴雨雷电。但真理已经分明,历史的“光阴”将继续证明,党有力量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附图片)影片主角杜米特鲁在和化工厂厂长切尔纳特谈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