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加强企业管理的几点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8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加强企业管理的几点意见
为了充分发挥现有工业企业的作用,需要狠抓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记者在同一些工厂企业领导干部的接触中,感到有几个问题需要统一认识,注意解决。
企业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
重庆有个工厂从西欧买回专利,投产已十多年,还没有达到设计能力的一半。工艺先进,设备优良,资料齐备,为什么生产一直处于落后状态,长期戴着亏损帽子?突出的问题就是管理工作没有跟上来,没有按照现代化大生产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北京有个大型机械厂,原来生产比较落后,厂里的一些同志认为主要原因在于设备太差。后来,这个厂狠抓了企业管理工作,质量提高,成本下降,生产均衡。去年这个厂的八项经济指标都达到国家要求,超过了本厂历史最好水平。上述两个事例说明,管理工作搞不好,有先进技术设备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管理工作抓好了,即使设备差一点,也能出好产品,创好成绩。有人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是有道理的。希望只重技术忽视管理的同志端正认识。
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改善经营管理,要采取老老实实的态度,做扎实细致的工作,不能满足于一般号召,或搞大呼隆。北京清河毛纺织厂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这个厂是个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厂,产品质量是个老问题。在加强企业管理过程中,他们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的帮助下,运用应用数学控制产品质量。例如,对三年中积累的粘涤纶产品的几十万个原始数据,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找出车速、相对湿度和粗纱重量不匀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定量数值,然后采取相应措施,使产品质量超过了本厂历史最好水平。
加强企业管理就是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组织好企业的生产活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经济效果。要搞好当前的增产节约运动,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就得下功夫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向科学管理迈进。
关键是把基础工作搞扎实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当前许多企业管理水平低,关键是基础工作薄弱。垒土不夯实,地基不打好,九层之台就建不成;企业基础工作不牢靠,不扎实,管理就会出现混乱,生产就难以搞好。
有的同志埋怨工业体制不完善、不合理,影响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这话有一定道理,但绝不能因此而掩盖企业内部和企业管理不善所造成的生产上的弊病。有的企业没有定额管理,原材料浪费惊人;有的企业连作业的传票都没有,任务凭嘴说,数量按堆估,如此等等,这和外部条件又有什么关系呢?
企业的基础工作,包括统计、定额、各种责任制等,都是企业开展经济活动所不可缺少的。要统计、核算,离不开原始记录、台帐、票据的科学管理;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就得制订和严格实行工艺、操作、维护、检修等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至于劳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流动资金定额,以及劳动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物资管理制度等,都应逐项建立、健全起来,才能防止和克服混乱现象,保证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班组经济核算是群众参加管理的成功经验,很多勤俭办企业的先进典型,都是从这方面入手作出成绩的。这一经验应当坚持推广,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凡是基础工作搞得好的企业,这两年生产都大有起色。走进北京内燃机总厂,可以看到每台机床都挂着作业指导书,上面规定每道工序的加工技术标准、工艺要求、操作方法。不管是八级老师傅还是二级青工,都必须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这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起了不小的作用。鞍钢第一炼钢厂去年发动全厂工人认真讨论,制订了各个岗位的技术标准,并且开展了技术大练兵,有力地促进了全厂生产水平的提高。这些事例都说明,切切实实地把企业基础工作抓好,把班组建设好,企业生产的优质、高产、低消耗才有保证。
学习外国经验同时珍惜自己的经验
解放初期,我们国家被封锁,同国外经济技术交流少。林彪、“四人帮”横行时,实行愚民政策,使大家对外国的东西不敢碰,不敢摸,确有桃花源与外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之感。现在,与外国交往多了,怎样正确地学习和运用外国的先进经验?旅大市的一位厂长说:“西洋的也好,东亚的也好,各有各的国情,都得‘洋为中用’。学习外国经验,应注意结合我们的实际,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要集百家之长,加以消化、吸收,变为我们的财富。”
向外国学习,要有点勇气。外国一切先进的、优良的、又适合我们情况的企业管理经验,应当有分析、有目的地学下去。一概排斥,不对;一切照搬,也不对。发达的工业国管理现代化大生产的经验比较丰富,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但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经验。几十年来,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象民主管理、勤俭办企业、三结合、合理化建议活动、岗位责任制,等等。“鞍钢宪法”、大庆经验,以及工业条例,就是中国式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概括和总结。自己的经验,过去见过效,耳熟、手不生,看得见,摸得着,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逐步系统化、制度化,坚持实行下去。这是我们加强企业管理,办好企业的一个出发点。
不断提高管理干部的水平
对管理干部的培养和提高,是搞好企业管理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现在,不少企业的管理干部虽然也有一些实践经验,但理论底子薄,技术知识差。特别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有些干部不但多年没有长进,反而业务生疏了。辽宁省一个市的工业局对二十几名厂长进行过一次考试,平均分数三十分,最优者五十二分,最低者十四分。有的厂长连八项经济指标都回答不完全。重庆市机械局所属五十多个工厂的劳动管理部门,有一半干部不懂得定额管理。由此可见,提高干部的管理水平是项迫切任务。
从长远来说,适应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不断造就又红又专的企业管理干部。这项工作需要加强领导,全面规划。日本经济专家说,在日本,培养人材,被称作人的“能力开发”,是资本家在自由竞争中能否生存的重要手段。他们认为,设备能力有限,人的智慧无限。钱和设备容易解决,最难的是人的培养,如不认真培养人,什么事也办不成。
目前,中央有些部和省、市已着手办企业管理训练班,轮训经济工作领导干部。南京市准备组织本地有关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力量,编选教材,分批分期轮训各企业的管理干部。上海江南造船厂在有关单位支持下,编印了一些教材,举办了企业管理短期训练班。这些做法都应提倡。中央、地方的有关部门,有条件的企业,都可以分门别类搞短期轮训,或请大专院校代为培训,大专院校的业余大学、函授大学、电视大学,都可以增设企业管理科目,举办广播讲座等。这会给广大企业管理干部创造多种多样的学习条件。
有些同志还提出,随着经济建设事业的发展,培养经济管理人材的高等教育事业也应加强。据了解,日本全国有名的四十几所大学,都设有工商管理、经济管理系科。我国培养经济管理干部的院校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基础本来就很薄弱,林彪、“四人帮”又给砍了个一光二净。这两年,经济管理院系有些恢复了,但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还需要建立新的科系。
本报记者
齐志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