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莫贪“杯中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8
第6版()
专栏:国际札记

莫贪“杯中物”
何立
对某些嗜酒者来说,苏联伏特加不失为一种“杯中之爱物”。但据说在莫斯科的一些西方人士,近来在举杯畅饮这种烈酒时,却总不免忐忑不安:
“热情”的主人会不会在杯中放点什么东西,使他们酒后呕吐、昏迷,甚至有性命之虞?
这种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因为在苏联的西方人士因喝伏特加而中毒的事件,最近已接连发生了两起。
第一起发生在四月十八日。据报道,《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周刊驻莫斯科分社社长罗宾·奈特和他的妻子这天在中亚城市塔什干采访,有一个“自称是苏联官方的国际旅行社向导的人勾搭上来了”。这人邀请他们到市郊一家茶馆里,同座的还有“旅行社”的另外五名男女。奈特后来告诉其他西方记者说,这几个人“老是劝他喝伏特加酒”。他注意到,当饭菜送来时,他的“酒杯被换了”。他刚喝了一点新酒就觉得不舒服,因此他肯定是别人
“给他喝了掺麻醉药的酒”,以致他一离开茶馆就失去了知觉,并且一直昏迷了十二个小时。而在他和妻子乘国际旅行社的汽车回旅馆途中,他们却被“专门拘捕醉汉的警察拘留了”。
为了此事,美国驻苏联大使馆向苏联官员提出了强烈抗议。莫斯科也立即作出了反应。苏联外交部拒绝美国使馆的抗议。塔斯社不仅大骂奈特是“十足的酒鬼”和“惹是生非的人”,而且还神经过敏地说,奈特编造这个“塔什干奇遇”故事,是想说明“苏联
‘密探’的阴谋手段真正是无所不用其极!”奈特自然不服。他列举九点理由,逐条批驳了塔斯社的说法。结果,奈特成了苏联报刊最近“尖刻批评的对象”。
这段“公案”在经过一番唇枪舌战之后不了了之。但不少西方国家的大使馆却因此告诉它们的外交官“不要喝俄国人给喝的酒”;要喝,也要“看着酒瓶当场被打开”,并且“当主人同他们一起喝时他们才能喝”。
然而,事过两天,饮酒中毒的事件又一次发生。据西方外交人士透露,四月二十日,一位美国外交官和一位澳大利亚外交官,同一位苏联官员喝了伏特加之后,那个澳大利亚外交官“几乎马上就病得很厉害,呕吐而且头晕得认不出方向”。这些症状持续了达四天之久。那个美国人也在第二天病倒,虽然症状比较轻些。
接连发生的“伏特加中毒”事件,使驻在莫斯科的西方记者和外交官们在担惊受怕、迷惘不解之余,不免要探索其中的奥妙。据说他们发现,伏特加在苏联除了拿来欢宴外宾之外,如今有了新的用途:警告和惩处那些近乎“不受欢迎的人”。
西方人士注意到,奈特是个很使莫斯科讨厌的人。塔斯社就曾直言不讳地说:苏联报刊已不只一次地指出,“奈特在莫斯科工作期间表现出是一个热心提供关于苏维埃国家谣言的人”,“他早就在专门杜撰关于‘苏联秘密间谍’的谎言,说他们好象老是在跟踪他……”有人推断,大概不出两个月,奈特就将结束他在苏联的“任期”。
关于那位澳大利亚外交官为何受此“礼遇”,西方外交人士谈起了这样一件往事:去年,澳大利亚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墙壁里发现了窃听装置,澳大利亚政府为此向苏联政府提出了抗议。从此,两国关系就变得紧张起来。人们猜测纷纭:是莫斯科对此事至今耿耿于怀,因而迁怒于他,还是苏联当局别有他谋,故意“杀鸡儆猴”?
看来,莫斯科又一次失算。经过“特种处理”的伏特加只能使受害者“醉倒”于一时,许多人却因此而更加清醒了。人们提防着:说不定在什么时候,苏联又会干出平常人所料想不到的什么事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