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生产进军路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0-05-18
第2版()
专栏:部队通讯

  生产进军路上
  何可人 柯尔
华北解放军某部决定到山阴县挖渠,参加国家水利建设。出发之前,同志们脑子里盘旋着:“坐火车呢?还是行军?”
仔细盘算之后,作出了决定:“不坐火车”。
六百里长途,步行需要十天。如果首先坐火车到大同,可以少走七、八天路。可是同志们想到:整个部队坐火车,要用五十多万斤小米的车费,而且对国家的运输工作也有影响。我们去参加生产,原是增加国家财富,减轻人民负担,首先就为人民省下这笔车费罢。战士谢根海说得好:“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应处处为人民着想。要坐火车,就不如发扬我们的光荣传统,走着去,将这一笔款拿去救济灾民。”
十天行军路过的地方,有好多是我们走过几次的。各个村镇欢迎我们的群众,还是像以前欢送我们去打仗一样热情。锣鼓喧天,高喊着:“欢迎解放军到山阴兴修水利”,“坚决执行毛主席的生产指示”,“完成一九五○年的生产任务”。街头上摆满了开水,有的还摆着鸡蛋、纸烟和杏干。老乡们拦住病号车,不吃就不让过去。下花园车站的学生、职工和政府工作人员,还跳着生产舞,扭着秧歌欢迎我们。
一路上,部队的文娱工作特别活跃。从干部到战士,从领导机关到连队,从出发地到宿营地,总是歌声不断。大家还歌唱着自己编的快板、顺口流、大洋片……同志们忘记了疲劳,都是那样地兴奋、愉快。
同志们参加生产的心情是那样迫切:在涿鹿宿营时,离战士孟春惠的家只有八里地。指导员曾数次提出让他回去看看。但他的回答始终是:“看家是小事,生产是大事,等完成挖渠任务回来时再看也不晚”。
部队的群众纪律,比以前更好了。同志们的口号和事实就是这样:“三不走”——不打扫清洁不走;借物不送还、损物不赔不走;不宣传、不道歉不走。在涿鹿宿营时,同志们停下来就担水泼街,打扫院子,作宣传工作。有的群众出来阻劝:“你们辛苦了一天还不休息?”许多同志生了病,有的脚上打起了泡,还坚持行军。一路上,全师没有动员一个民工或一头牲口。当群众知道部队去生产的消息后,大家都很感动,一位老汉说:“咱们解放军真好,打了天下又建设天下。”
为了巩固半年来的学习成绩。同志们不顾劳累,一路上坚持军事、政治、文化的学习。某团二营在平川地行军就练习测量距离(目测和步测);走到山地就练习识别地形地物。部队各单位都一边走,一边讨论着“我们为什么参加生产”等问题。文化学习更一直没间断,识字班的甲班每人每天学两个字;乙班学一个字。文化班都能坚持写日记和墙报稿子。某团七连事先作好了四十块识字牌,写上生字,行军中挂在担子上。同志们一边走,一边念。
四月八日,我们胜利地达到了目的地。现在,正忙着整理房屋,洗衣服,检查和修理工具,调剂互助组,订互助合同和生产计划,组织挖渠示范等等。
十三日,我们即将轰轰烈烈地开始挖渠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