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搞好工业改组——国家经委负责同志向新华社记者谈工业改组试点情况和意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79-05-29
第2版()
专栏:

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搞好工业改组
——国家经委负责同志向新华社记者谈工业改组试点情况和意见
当前在转移工作重点、调整国民经济的时候,工业战线的干部、职工很关心一个问题:如何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搞好工业改组,以便更好地发挥现有企业的作用,加快工业发展速度?对这个问题,国家经委负责同志最近向新华社记者介绍了一些地区和部门改组工业试点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搞好这项工作的意见。
工业改组势在必行
早在文化大革命以前,我国工业部门就按照专业化协作的原则试办过一些专业公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后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被迫停办。粉碎“四人帮”后,特别是去年以来,不少地区和工业部门拨乱反正,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的试点工作陆续展开。为了取得经验,国家经委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重点抓了北京、上海、天津和辽宁改组工业的试点工作。一年多来,三市一省工业部门先行一步,做了四项工作:
第一,组织力量对本地区工业的现状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按行业梳成辫子,调整部分企业的隶属关系,实行归口管理,统一领导,组建不同类型的专业生产公司、总厂,开始解决多头领导、管理分散的问题。
第三,在公司内进一步按照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制订改组规划,逐步按产品、零部件、工艺、技术后方组织专门生产,改变“小而全”、“大而全”的状况。
第四,试办一批企业性质的专业公司,对所属工厂实行人财物、产供销统一管理。
这些工作,各地进展不同,收效不一,凡是搞得好的,对生产的发展都起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如北京市缝纫机行业、上海市电视机行业等,只是对现有企业进行了合理的改组,不需增加什么设备、投资、人力、生产能力就提高了百分之二、三十,或者更多。从这里不难看出,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合理地组织我们的工业企业,对于解放生产力,加快工业发展的步伐,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工业管理落后,不少地区和部门习惯于按照行政层次、行政区划、行政方式办事,领导多头,机构臃肿,“大而全”、“小而全”的工厂很多。在一个地区,往往是几个工厂生产同一种产品,各搞一套,自成体系,物力、人力大量浪费,劳动生产率很低。这种状况,同现代工业所要求的按专业化协作方向发展的规律很不相称,严重地阻碍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列宁指出:“要把制造整个产品的某一部分的人类劳动的生产率提高,就必须使这部分的生产专业化。”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是按产品、工艺或零部件把有关企业联合起来,搞专业化的生产。以西欧一些国家为例,二十年前这些国家生产铸锻件的专业工厂有一百五十家左右,其中西德三十五家。后来专业化程度高了,生产铸锻件的工厂由一百五十家左右减少为十五家,其中西德只剩下四家。我国一些试点单位的情况也说明,只有按专业化协作的原则很好地改组工业,才能冲破落后的组织管理的羁绊,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工业改组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
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协作,是社会劳动分工的必然结果。工业愈发达,分工愈细,专业化程度也越高。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工业和落后的工业同时并存,总的来说水平不高,各个地区和部门之间发展又很不平衡。因此,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必须实事求是,从我国工业的实际出发,着眼于我们工业发展的现状和不同地区、部门的特点,确定在多大范围内、采用什么方式搞专业分工、协作,决不能搞“一刀切”。
当前要注意抓好工业比较集中的大、中城市的工业改组工作,并且把重点放在这些城市的机械、电子、轻工、纺织等加工工业上。对加工工业的改组,首先抓好通用的工艺和基础零部件的改组工作,例如,我们绝大多数拖拉机厂、机床厂、柴油机厂都有自己的铸工、锻工、机修和工具车间,技术力量分散,设备利用率不高,劳动生产率很低。把它们分类集结,组织起来,成立专门的工厂、公司进行生产协作,就能很快见效,起到解放生产力的作用。但是,即使这类工厂也不能搞一刀切。有些地方,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工厂企业比较分散,现在就不必硬把它们组织到一个公司里。对不同的企业来说,进行改组时也要具体分析,讲求实效:一般说来,产品通用化程度较高而本厂自用量不大、生产能力长期不能发挥的车间,只要生产、生活设施具备条件,可以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工厂;生产能力已经充分发挥,技术上、产品上又有特殊要求的车间,不宜独立成厂;还有些车间,能力虽未充分发挥,产品自用量也不大,但生产布局、生活设施、辅助场地等条件不具备,也不要急于独立成厂,而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过渡。总之,搞工业改组,要有利于管理,有利于发展生产,不要单纯追求成立了多少个专业厂、专业公司,而要看通过改组能取得多大的经济效果。
当前改组工业必须贯彻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不能脱离这个方针去进行。具体地来说,工业改组要同现有企业挖潜、革新、改造相结合;同制订发展工业的长远规划相结合;同发展外贸、引进技术和组织来料、来样加工,搞好装配业务相结合;同解决城市“三废”污染、噪声干扰和改善工业布局相结合;同扩散产品、有计划地发展县、社、队工业相结合;同采用新技术、进行技术改造相结合;同加强科学研究、培训和壮大技术力量相结合,等等。
领导干部要当促进派
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是工业管理的重大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不但一些工业企业的产品方向和品种、规格要变,而且生产的组织形式、管理方法以至于整个管理体制也要相应地改变。由于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工作量很大,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若干实际困难和思想阻力。所以,各级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也要适应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冲破小生产的狭隘眼界,改变用行政方法管理经济的老习惯,积极主动地当工业改组的促进派。
拿已经成立的专业公司来说,进一步改革的任务就很重。目前这些公司绝大多数也还是行政性的管理机关,它本身没有多少自主权。大事上面有局管,小事下面有厂管,上上下下依旧是原来的老样子。成立起这样的公司,工厂反映多了个“婆婆”,主管的工业部门认为多了一层“障碍”,公司自己也感到是多了一个“摆设”。人们强烈要求改变这种状况,使专业公司真正成为企业性的经济组织,即统管所属企业的人财物、产供销,做到统一计划,统一调度,统一原材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经营,独立进行经济核算。而要做到这一步,上级主管部门就要下放权力给公司,工厂的管理机构也要相应地改革。所有这些,同现行的一些体制是矛盾的,需要有关的领导干部在思想上、习惯上、管理方式上破旧立新。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一般地讲专业化协作他们是赞成的,但是当专业化协作要求他们破除旧的思想、习惯,特别是在碰到一些实际困难的时候,却又思想不通,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改变这种“叶公好龙”的态度,是不可能搞好工业改组的。
进行工业改组,还涉及到中央、地方和企业的关系问题。比如中央或省、市工业部门要上收一些工厂,组建全国性或地区性的专业公司,就同有些地方发生矛盾。在企业之间,当改组时研究到谁是主机厂,谁是配套厂?安排哪个工厂扩大,哪个工厂简缩?确定哪家向哪家抽调设备、人力等问题时,矛盾也是比较多的。为了解决这些矛盾,上级工业部门要尊重地方、企业的意见,注意发挥它们的积极性;地方和企业的领导干部也要树立全局观念,做到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这样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才能把工业改组搞好。
国家经委负责同志最后指出,按专业化协作原则改组工业是一项新的工作,我们还缺乏经验。各级领导干部对这项工作既要积极,又要慎重。在改组过程中,不要把集体所有制的企业改变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对于管理体制的改革也不要随意做出决定。不同地区和部门应该如何搞专业化协作,组建企业性的专业公司需要什么条件,公司的权限是什么,怎样管理企业,已有的行政性的公司如何向企业性的公司过渡,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实践、摸索,总结经验。我们要坚持进行试点,搞好调查研究,改革时要先易后难,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切不可一轰而起,一轰而散,力求少走弯路,真正通过改组把我国工业推向前进。
(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